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16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肠套叠临床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近5年经空气灌肠证实肠套叠的患儿166例,回顾分析肠套叠主要临床X线表现及手术所见。结果肠套叠的临床X线表现是:(1)阵发性哭闹、呕吐、腹胀、黏液血便、腹部包块。结论通过临床及X线透视下气压灌肠检查可明确肠套叠,从而及早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肠套叠临床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  搜集近5年经空气灌肠证实肠套叠的患儿166例,回顾分析肠套叠主要临床X线表现及手术所见。结果  肠套叠的临床X线表现是:(1)阵发性哭闹、呕吐、腹胀、黏液血便、腹部包块。(2)腹部透视和X线平片可发现低位肠梗阻的表现。(3)充气造影可见相应的X线表现。结论  通过临床及X线透视下气压灌肠检查可明确肠套叠,从而及早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  诊断;肠套叠;充气造影术;治疗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小儿急腹症,好发于春秋季节。多发于6个月~2岁的小儿。其诊治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钡剂灌肠或空气灌肠,空气灌肠安全清洁,压力可控,复位成功率较高。现结合我院诊治的166例小儿肠套叠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6例中,男110例,女56例,年龄5~32个月,平均9个月,病史2~48h不等。有腹痛、哭闹不安者118例,血便者120例,呕吐者150例,腹部包块者80例,体温升高者21例,白细胞总数升高者83例。

  1.2  方法  均先行立卧位腹部透视后,经肛门插入Folty管,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用肠套叠整复机缓慢注入空气,明确诊断后,加大气压,多保持在8~12kPa之间进行复位,必要时可辅助手法整复和肌注654-2 5~10mg,但压力不超过15kPa。

  2  结果

  套头位于升结肠85例,位于肝曲者32例,位于横结肠30例,位于脾曲者10例,位于降结肠6例,位于乙状结肠者3例。整复时间最快者1min左右,一般2~5min。气压在8~12kPa之间整复的139例,气压在12~14kPa之间并辅助以手法复位和肌注654-2后整复的18例;气压在13~15kPa之间并加以辅助方法亦未整复的9例,后经手术证实,肠管水肿粘连5例,肠管及回盲瓣水肿2例,肠坏死破裂者2例。

  3  讨论

  空气灌肠整复术前准备特别重要,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发病时间及一般情况,通常在症状出现后24h内较为适宜,如果一般情况较好,不超过48h亦可进行,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血便多,白细胞总数多,体温超过38℃,不宜进行整复,只做诊断性空气灌肠明确诊断;整复前要立卧位透视,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体和腹部充气肠管的分布情况,以便观察在整复中肠管的变化。

  在整复开始先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注入气体要慢,以便显示套头所在的位置和形态,套头一般呈半圆形、圆柱形、葫芦形、分叶状;诊断明确后加速注入空气,同时观察压力表指示与套头退缩速度,当套头位于肝脾曲时,可选用斜位、侧位、俯卧位和头高足低位,套头逐渐退缩盲肠,见软组织肿块消失,同时小肠进入气体,表明套叠已整复。一般来说,套叠越短,时间越短,整复就越容易;如果退缩停止,可加大气压,当超过14kPa时,则要保持压力,耐心观察分析,仍无退缩时,可肌注654-2。暂时休息,减轻肠管痉挛,然后再注入气体,一般不超过15kPa,并以手法由套头端向套颈端按摩,每次5min,重复3次,仍不能整复者,可进行手术治疗。结束整复和中止整复后再进行立位透视排除消化道穿孔。

  未整复者经手术证实的9例中,肠管及回盲瓣水肿2例,病史在27h,套头位于横结肠,当退到升结肠下段,退缩困难,盲肠边缘充气。粘连的5例中,2例病史为36h,3例病史为超过38h,套头位于脾曲下方3例,位于升结肠中部2例,套头显示较长。肠坏死破裂2例,病史超过26h,血便有脓臭味,套头位于乙状结肠,当套头退缩到升结肠,气压在15kPa,突然破裂。根据文献资料和我们的经验,空气灌肠前除了要了解发病的时间外,更重要的是观察有无脓臭味血便,如果病史较长,脓臭血便较多,只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尽管正常肠管可耐受约26kPa的压力,但因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局部缺血、水肿、坏死、耐压力下降,压力一般不超过15kPa,以避免肠破裂。

  气体进入小肠,是肠套叠整复最可靠的指征,腹部突然有“闪亮透明”感,内见有大量的多角形、圆形、卵圆形透亮区,结肠气柱变暗,肠管变窄,压力指示表突然下降,腹部平软,软组织肿块消失,小儿哭闹停止,平静入睡。但有的软组织肿块虽然消失,可小肠内无气体进入,而在盲肠的内侧出现圆形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触之柔软,系为回盲瓣水肿,也是肠套叠已整复的征象。对判断已整复的患儿,留院24h,观察有无复发。对有软组织肿块消失,但无回盲瓣水肿征象且小肠亦无气体进入者,要注意并有小肠型肠套叠。

  【参考文献】

  1  刘立伟.小儿肠套叠非手术疗法的现代观.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2,1(1):70-71.

  2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9-260.

  3  王泽容,潘贤春.小儿肠套叠诊疗特点.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1.

  作者单位: 463900 河南西平,西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王青海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