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6期

坏死性涎腺化生3例病理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坏死性涎腺化生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常见于腭部。临床和病理上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导致不恰当的外科治疗。现收集3例坏死性涎腺化生病例,报告如下。检查:腭部溃疡2cm×2cm×1cm。...

点击显示 收起

    坏死性涎腺化生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常见于腭部。临床和病理上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导致不恰当的外科治疗。现收集3例坏死性涎腺化生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56岁。腭部溃疡2个月。检查:腭部溃疡2 cm×2 cm×1 cm。边界清楚。临床考虑为恶性,快速冰冻诊断为坏死性涎腺化生。石蜡切片亦证实此病。术后随访10年无复发。例2,患者男,58岁。腮腺肿物1年。检查右腮腺区扪及3 cm×2 cm×2 cm肿物,界清质韧,局部切除。病理诊断为坏死性涎腺化生。随访6年无复发。例3,患者,女,46岁。软硬腭交界处黏膜隆起2 cm×2 cm×1.5 cm。表面粉红色,界限不清,临床考虑为恶性,病理诊断为坏死性涎腺化生。随访3年无复发。

    2  病理检查

    2.1  巨检  3例组织切面均为灰红色,质地松软,周围灰白色,质地较韧。

    2.2  镜检  3例主要组织学特点:组织中央大片凝固性坏死,可见残存细胞轮廓。涎腺导管及腺泡有显著鳞状上皮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团,局部增生的上皮有异型性,病损表面及邻近溃疡边缘的黏

    膜上皮角化增生延长成网状。固有膜内出现黏液湖,一些导管管腔存在,部分被覆鳞状细胞、部分被覆柱状细胞、黏液细胞可见。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少量浆细胞浸润。

    3  讨论

 坏死性涎腺化生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我科自1988~2006年仅发现3例。常发生于男性,50~60岁老年人多见。该病的重要性在于,无论从临床上或病理组织学上都与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或鳞癌十分相似,如不熟悉此病,容易造成错误诊断而导致不必要的根治手术[1]。与鳞状细胞癌鉴别在于鳞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和较强的侵袭性。与黏液表皮样癌鉴别:本病的涎腺小叶仍然保持着正常的小叶形态或轮廓,即使在炎症浸润很严重时也是如此。黏液表皮样癌则不局限于涎腺小叶,肿瘤常常挤压或浸润周围组织[2]。此外,黏液表皮样癌的表皮样细胞很少呈现明显的增生,也较少具备发育成良好表皮细胞的特征(缺乏角化),均可资区别。

    [参考文献]

    1  陈乐珍.术中病理诊断.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85-86.

    2  回允中(译).诊断外科病理学,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855.

   作者单位: 138006 吉林松原,吉林油田总医院病理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金惠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