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7期

多囊肾的外科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成人型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程进展最终致高血压及肾功能严重损害。随着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发现病例逐渐增多,目前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多囊肾病人行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40~63岁,病变均累及双侧肾脏,临床上......

点击显示 收起

  成人型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程进展最终致高血压及肾功能严重损害。随着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发现病例逐渐增多,目前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多囊肾病人行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40~63岁,病变均累及双侧肾脏,临床上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腰痛,伴肉眼血尿者4例,伴高血压者4例,腹部可触及包块者11例,合并多囊肝3例。肾功能检查尿素氮和肌酐在正常范围内10例,超过正常者2例,其中肌酐最高值196 mmol/L,均经B超、CT检查明确诊断。

    1.2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腰背部第十二肋缘下切口,直视下锐性游离肾脏充分显露。以电刀或组织钳将囊肿顶部透明部分切除,深层显露的透明囊肿顶部予以同样方法处理,尽可能切除所见全部囊肿的顶部,尤其是小囊肿和深层囊肿的减压处理,术毕肾周放置引流管48~72 h。

    2  结果

  多囊肾体积随囊肿生长而进行性增大,通常可达正常肾脏的2~6倍,囊肿去顶减压后,肾脏体积可明显缩小,尤其伴有巨大囊肿者。本组12例中有10例术后腰背部酸胀痛立即减轻或消失,血尿停止。随访2年仍有大多数病人术侧无腰背部酸胀痛,肾功能的持续观察发现手术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并且肾功能略有改善,有高血压病人,术后随访病人有改善,本组随访病人中,不但症状缓解或消失,而且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3  讨论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肾脏囊性疾患,有遗传和家族倾向,成人型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常在40岁左右出现临床症状,约1/3病人合并多囊肝,约10%病人末期肾功能衰竭和9%的肾透析者是由于多囊肾引起,是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原因[1]。

    本病的发病机制与常染色体发育异常有关,主 要病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囊性病变致泌尿引流不畅或集合管闭锁而引起的尿潴留所致。本病为双肾病变,但双肾轻重程度并不一致,其病理特征为双肾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呈进行性增大,囊肿增大必然加重对肾实质的压迫并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从而使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这种病理特征变化为手术减压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由于肾包膜结构坚韧,弹性差,不断增大的肾实质使其过度牵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较重的肾区疼痛,这是利于手术解除症状的另一缘由。关于多囊肾的手术治疗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持反对意见者认为手术会加重肾脏损伤,使病情加重。我们认为囊肿减压可以减轻肾脏的压迫性缺血程度,减缓健存的肾实质进一步损伤,从而延缓肾功能损害,本组大多数患者术后腰痛消失,血尿转清,血压持续稳定,虽然受损的肾单位不能发生根本性逆转,但肾功能较长时期保持稳定,说明手术是安全而有一定效果的。本组肾功能不全病人术后随访肾功能得到持续改善。本术式有严格的手术指征: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腰部疼痛不适,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囊肿合并感染。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小于200 mmol/L。X线、B超或CT检查提示肾脏集合系统受压,囊肿最大直径大于4 cm者。对已出现明显肾功能不全或持续性高血压服药不能控制,手术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风险较大,故不宜手术。综上所述,通过囊肿广泛去顶减压术,大大减轻了囊肿对肾实质的压迫,保护了有效的肾单位改善肾缺血状况,增加肾脏血流的微循环,使部分肾单位得以恢复,延缓疾病的发展,尤其对早中期病人具有降低血压、减轻疼痛、改善肾功能、延长生存期、延迟终末肾功不全等优点,手术对肾功不但无损害,而且术后得以良好改善,无重大并发症,手术减压的关键在于选择好适应证,尽可能早期施行囊肿减压,尤其对小囊肿和深层囊肿的减压有着更远期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马永江.实用泌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4.

    作者单位: 163001 黑龙江大庆,大庆油田总医院泌尿外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董秉州,唐秀泉,谭 斌,陈国强,李智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