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微创技术治疗气胸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为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腔穿刺抽气。而胸腔闭式引流术多带单个或两个侧孔的硅胶管(普通胸腔闭式引流管)作为引流导管,由于此类导管管径较粗,虽然可持续引流排气,通气效果好,不易阻塞,但使用的引流管质地较硬,管径大,组织相容性差,并发症较多,胸壁切口处瘢痕大......

点击显示 收起

    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为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腔穿刺抽气。而胸腔闭式引流术多带单个或两个侧孔的硅胶管(普通胸腔闭式引流管)作为引流导管,由于此类导管管径较粗,虽然可持续引流排气,通气效果好,不易阻塞,但使用的引流管质地较硬,管径大,组织相容性差,并发症较多,胸壁切口处瘢痕大,胸膜粘连,肋间插入胶管时操作过程比较繁琐,术后患者因疼痛十分痛苦,活动不便。而胸腔穿刺,虽然创伤小,但引流不能持续,排气量小,需反复穿刺,易损伤肺脏[1]。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外一科自2004年6月~2006年10月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治疗中替换一次性胸腔引流管(硅胶管),共治疗气胸患者9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7例,其中自发性气胸58例,男44例,女14例,年龄12~78岁;单根单处肋骨骨折致气胸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气胸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4~53岁。导管留置时间6~72 h。患者均无出血性疾病。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摄正侧位胸片或胸部CT,根据胸片或胸部CT的表现,取患侧第2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点确定置管的位置。

    1.2  操作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有[2]:(1)先预制水封瓶,将盛满500 ml的生理盐水的输液瓶的金属瓶盖去掉,抽出200 ml生理盐水,橡胶塞处剪一直径为0.3 cm的小孔。将静脉输液管的针头剪掉,从此孔插入生理盐水下2~3 cm,再于胶塞处插入一静脉输液的排气管1条。(2)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逐层浸润麻醉。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有气体抽出后,沿穿刺针内腔插入相应导丝至预定位置,固定导丝,并缓慢拔掉穿刺针,用扩张器沿导丝进入,扩大创口,然后缓慢拔掉扩张器,沿导丝将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10 cm,并缓慢拔掉引导丝,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末端接三通套管,三通套管再接一端已插入水封瓶静脉输液管,开通三通套管,见水瓶有气泡逸出,结束操作。

    2  结果

    9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通过鼓励患者咳嗽及调整导管在胸腔内的深度排净气体。14例出现堵管给予生理盐水5 ml,推进冲洗后通畅。无水泡逸出后,关闭静脉导管24 h,复查X线片,证实肺已复张,拔出静脉导管。置管6~72 h平均置管24 h,肺部复张,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97例均无皮肤感染。

    3  讨论

    通过以上治疗病例总结: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直径为0.6 cm,流量为65 ml/min)作闭式胸腔引流的导管是可行性,并且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易于推广;(2)皮肤不需切口,胸壁肌肉、血管和神经几乎不受损伤,具有微创效果;(3)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常规方法的胸腔引流者;(4)无创口感染和皮下气肿、疼痛轻微;(5)引流管固定牢靠,很少有脱出或脱落现象,置入深度明确(导管上有刻度),体内无不适感;(6)因管径相对较细,所以很少发生肺水肿和纵隔气肿;(7)材料现成无毒,组织相容性好,携带方便,不影响活动;(8)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拔管后不会形成窦道和渗漏;(9)可随时用注射器和电动吸引器负压吸引排气,加速肺复张;(10)可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因此,笔者认为此项技术为治疗气胸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较传统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验证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昆,王锦干,廉春姬.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及静滴管做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12:734.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15.


作者单位:528000 广东佛山,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外一科

作者: 李军,毛波,潘伟明,娄兵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