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外伤性腹股沟斜疝8例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诊治体会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现将1997~2007年收治的8例外伤性腹股沟斜疝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5月~2007年5月收治外伤性腹股沟斜疝8例,均为男性。包块呈长圆形,直径约3~5cm。...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疝修补;诊治体会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腹股沟疝的诊治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其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明了[1]。现将1997~2007年收治的8例外伤性腹股沟斜疝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年5月~2007年5月收治外伤性腹股沟斜疝8例,均为男性。年龄10~40岁,平均32岁。单侧6例,双侧2例。伤后发病时间:3~15天。致伤原因:钝器伤2例;车祸4例;瞬间用力过猛2例。就诊时间:伤后10天~2个月。包块呈长圆形,直径约3~5 cm。可还纳,站立时脱出,平卧消失。不坠入阴囊。

    12  手术方法  传统的有张力修补7例(福格森法4例,巴西尼法2例);无张力修补1例(补片植入)。

    13  术中情况  8例术中见腹外斜肌腱呈纵行裂开,上至内环口以上1 cm,下至外环口,长度约3~4 cm。疝囊大小约3~6 cm,长度约4~5 cm,基底大,尖端小,未坠入阴囊。疝囊无粘连,易分离。

    2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术中出血约20 ml。平均住院时间8天。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8例患者随访至今(平均38个月),未见复发。

    3  讨论

    腹股沟疝经过许多著名解剖学家和外科学家上百年的探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但是其发病原因仍不完全明了。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鞘状突未闭与嵌闭机制削弱、腹股沟区腹横筋膜胶原组织受损、腹股沟区结缔组织病理学变化、影响胶原代谢酶类变化等方面的成果。同时提出了一些假说,如腹膜后脂肪下移学说、腹股沟疝的遗传因素学说、腹股沟疝的干细胞起源学说。外伤作为腹股沟疝的病因未见报告。

    本组病例属青壮年,伤前无腹股沟疝的病史,无鞘状突未闭的病史,无腹股沟疝的家庭史,有确切的外伤史。当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腹壁时,使腹外斜肌腱裂开,腹股沟管的前壁破裂,内、外环口破裂,内环口和腹横筋膜的嵌闭机制及括约肌功能消失。腹壁的保护作用严重受损。我们知道,腹腔内压力是通过腹壁的肌肉和盆底肌肉收缩、膈肌下移、腹腔内容积减少而产生的[3]。正常腹腔内压力:平卧为10~20 mm Hg;站立为50~150 mm Hg。当强大的腹腔内压力作用于腹股沟区时,腹外斜肌腱裂口增大,肠管、网膜、腹膜等经裂口膨出,就形成了疝。具有发病急,诊断治疗早,预后好,属后天获得性腹股沟疝等特点[4]。

    综上所述,外伤也是腹股沟斜疝的病因之一,望疝外科同仁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基德.成人腹沟疝成因的现代认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817-818.

2 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56.

3 肖乾虎.浅谈腹股沟疝的发生机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891-892.

4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6-681.


作者单位:629300 四川大英,大英县中医院

作者: 邓祖方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