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腹腔包虫病66例临床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包虫病特点、外科治疗和预防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6例腹腔嚢型包虫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给予阿苯达唑抗包虫治疗。结果发现医源性腹腔播散种植者,一般位于原发包虫手术部位附近,80%病例均有腹、盆腔散在包虫种植。结论要正确认识腹腔包虫病为牧区地方病,以手术治疗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包虫病特点、外科治疗和预防等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6例腹腔嚢型包虫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给予阿苯达唑抗包虫治疗。术式为包虫全囊摘除术和内囊摘除术。结果 发现医源性腹腔播散种植者,一般位于原发包虫手术部位附近,80%病例均有腹、盆腔散在包虫种植。结论 要正确认识腹腔包虫病为牧区地方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辅助治疗,在流行地区,对诊断不明确的囊性肿物应严禁穿刺诊治,预防腹腔种植。

【关键词】  腹腔包虫病;手术;腹腔种植


    腹腔包虫病包括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脏器部位原发或继发性包虫囊肿[1],现对1992~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66例腹腔嚢型包虫病的特点、外科治疗和预防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患者,男28例,女38例。年龄4个月~57岁,平均28.4岁。其中原发性腹腔包虫病18例,占27.3%。继发性腹腔包虫病48例,占72.7%,医源性腹腔包虫病36例,占54.5%,较非医源性患者平均年长11.4岁。本组手术治疗61例,余给予抗包虫药物治疗。

    1.2  腹部包虫病手术史  医源性腹腔包虫病36例既往平均施行1.7次(1~4次),两次手术间隔最短4.5个月,最长18年,平均间隔5.8年。其中55.8%为肝包虫手术,36.4%为腹腔包虫手术。

    1.3  症状  腹腔包虫病病程进展一般较缓慢,症状依赖包虫生长位置、数量和进行性增大的占位性压迫及并发症而造成相应不适感。近1/2病例有腹部不适、腹胀,约1/3病例以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为主诉,少数有胃肠、膀胱、直肠刺激症状,个别病例有腹痛、消瘦、不全性肠梗阻。

    1.4  体征  本组病例50%可见腹部局限性或腹隆起,70%病例可触及单发、多发性大小不一、质韧囊性包块,表面、界线清楚、一般可活动。部分有压痛或包虫震颤征。

    1.5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典型影像为腹、盆腔可探及大小不一的圆形、类圆形“液性暗区”、并发感染的包虫呈“混合性光团”,部分退行性变及大部分有典型“双壁征”及“子囊征”。本组合并肝包虫病37例,占56%,合并脾包虫病3例、肾包虫病2例。常规摄腹部X线平片,个别病例可见肝或腹、盆腔包虫“壳状钙化”影,腹腔巨大软组织影全消化道钡餐的肠间隙变窄、小肠移位、不入盆腔影像,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的盆腔包虫压迫造成的肾盂扩张等的间接征象。CT检查:本组7例腹腔广泛种植CT影像特征是肝、脾、腹、盆腔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型囊性低密度均质或不均质影,或呈分隔状,部分可见外囊钙化影,腹腔肠管受压移位,盆腔充满包虫,结构不清等。CT值-10~10HU。

    2  结果

  本组66例患者中,61例行手术治疗,5例给予阿苯达唑(aibendazole,ALB)抗包虫治疗。术式为包虫全囊摘除术20例,内囊摘除术9例,两者并施31例,无死亡病例。原发性腹腔包虫病18例,术中见单发者13例,多发者15例,共计约55个包虫囊肿,平均大小9.6 cm(2~18.6 cm),8例(44%)合并包虫病。原发性腹腔包虫破裂播散种植者12例,术中见全腹腔布满大小不等、数百上千计葡萄状或泡状包虫囊肿,多集中种植肝周、腹膜隐窝、盆腔。医源性腹腔播散种植者31例,其中全腹腔种植、局部种植和腹腔散在种植者各约占1/3。局部种植者一般位于原发包虫手术治疗部位附近,80%病例均有腹、盆腔散在种植包虫。

    3  讨论

    3.1  发病率和病因  腹腔囊型包虫分为原发性腹腔包虫病和继发性腹腔包虫病,后者因病因不同而分起源于医源性包虫源头或子囊播散种植及原发性腹腔脏器包虫囊肿破裂播散种植两种。腹腔包虫病占各类包虫病4.9%,其中继发性腹腔包虫占腹腔脏器(含肾脏)包虫病4.1%,医源性腹腔包虫病占既往腹腔包虫病手术者的3%。腹腔原发性包虫病源于六钩蚴在腹膜下纤维结缔组织直接发育,继发性腹腔包虫病源于可育性包虫囊肿破裂,其寄生虫内容物(原头节、子囊及母囊片段)种植于腹腔而继续发育或生长。

    3.2  手术前后的抗包虫治疗  手术前后的阿苯达唑抗包虫治疗目的在于抑制和灭杀寄生虫体[2],虽然有关药物的疗效目前尚不满意,但正规的药物治疗方案,尤其对腹腔广泛散播种植生长发育的虫体直径小于3~5 cm者,将有助于杀灭或抑制生长再发的机会,所有病例术后均应给予正确、长期的药物治疗,我们对于阿苯达唑治疗肝包虫病疗效的研究表明,短期药物治疗基本无效,有效的方案是阿苯达唑20 mg/(kg·d),3~6个月疗程。术后应进行更长时间的疗程,并定期行超声、肝功能、白细胞计数检查,监测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然而,药物治疗仅是外科治疗的补充,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3.3  手术治疗  彻底摘除寄生虫体而又避免包虫原头节播散种植是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腹腔单、多发性包虫病,尽量施行全囊摘除术或完整内囊摘除术。腹腔广泛种植者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种植包虫生长的范围、大小、主要受累脏器和对手术的耐受力,有计划的分区分期施行手术治疗,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所选择区域内包虫摘除干净,粘连严重者予以内囊穿刺摘除。术中严格掌控“无囊液外溢”、“原头节充分灭活”、“术野隔离保护”三原则。术中随着包虫不断摘除,使压迫移位的包虫被推出术野,但不可贪多求净扩大手术,造成创伤性休克和术后恢复延迟。

    3.4  腹腔种植的预防  鉴于医源性腹腔种植的包虫病高达腹腔包虫病的55%。预防腹腔种植的基本方法,对首次腹腔包虫病手术治疗的,要严格按照“包虫手术三原则”正规操作,使原头节、子囊和虫体内囊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种植复发率,术者应对种植保持高度警惕和责任心。企图希望于术后抗包虫治疗,且已被证实对原头节及子囊灭活效果欠佳的药物治疗是不现实的[3]。在流行地区,对诊断不明确的囊性应严禁穿刺诊治,本组2例采用针灸及穿刺腹腔而广泛种植。本组腹腔脏器原发包虫破裂而广泛种植者较年轻,说明年轻患者包虫外囊较薄、外伤机会大是破裂种植的因素。在流行地区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也是预防包虫破裂种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明镰.包虫病.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48-51.

2 孔庆勇,松培承,巴吐汗.盆腹腔包虫病普通X线诊断价值.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78-80.

3 多力坤,杨成新,古丽拜尔.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腹腔包虫24例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新疆医学,2007,35(5):167-168.


作者单位: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外一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