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期

双胆囊畸形误诊为肝脓肿1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我院近年收治1例胆囊畸形诊为肝脓肿,现报告如下。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剑下2cm、质软,肝区无叩痛,脾未触及。8cm×5。0cm×4。...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近年收治1例胆囊畸形诊为肝脓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来院行常规体检。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剑下2cm、质软,肝区无叩痛,脾未触及。血常规正常,AFP(-)。B超检查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于近第一肝门处探及一类圆形团块,大小约为4.8cm×5.0cm×4.2cm,紧邻胆囊,与肝实质分界清楚,可见清晰包膜,厚约1~2mm,内部呈均匀等回声,与肝实质回声相似,后壁未见确切透声区,见图1。

    图1  双胆畸形声像图(箭头所示为畸形胆囊)
   
    门静脉内径12mm,管内未见异常回声。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前后径2.3cm,囊壁光滑,囊内未见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5mm,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脏形态大小正常,肋间厚度3.8cm,肋下未及,未见占位。超声诊断:右上腹包块性质待查(肝脓肿可能)。CT检查:结论同超声诊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窝处有一大小约2.3cm×6.0cm×2.4cm胆囊,于其下方有一约5.0cm×6.0cm×4.5cm大小囊状物,并有一直径约3mm的通道与胆囊相通,其余脏器未见异常。术中诊断:双胆囊畸形。

    2 误诊分析

    本例的B超显示有一正常胆囊回声,而其另一胆囊由于胆汁黏稠,从声像图显示似黏稠积液,而易被误诊为较常见的肝脓肿,但其有薄而清晰的囊壁,而且仔细询问病史可以发现,患者无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亦无脓血便史,肝脏无肿大及叩痛,可排除肝脓肿的可能。双胆囊畸形是一种先天畸形,临床非常少见,发生率约为0.25‰,一般于查体时偶然发现,因此可能对其认识不足而误诊。其产生是在胚胎发育的第4周,肠管内胚层增生突出形成一囊,称为肝憩室。肝憩室向腹侧生长,突入原始横隔,并分为头尾两支。肝憩室的基部伸长分化成胆总管,尾支即形成胆囊,如果肝憩室分出两个尾支就形成双胆囊。超声检查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结合病史与体征综合分析,可提示有先天双胆囊的可能。

    (编辑建 光)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超声科

作者: 宋 萍 王尚玉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