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近红外线扫描与彩超、钼靶摄片诊断乳腺肿瘤的对比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应用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三种技术,比较其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分别行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检查。结果本组83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39例。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对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应用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三种技术,比较其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83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分别行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检查。 结果  本组83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39例。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对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4%(38/44)、90.9%(40/44)和88.6%(39/44),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9%(37/39)、92.3%(36/39)和74.4%(29/39)。 结论  三种检查技术各有所长,应该有选择的单独或联合使用,以便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  近红外线扫描 彩超 钼靶摄片 乳腺肿瘤
      
  为了评价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三种检查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8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三种影像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9月~200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3例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4~77岁,平均41.5岁,术前兼行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检查,术后均做病理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国产RY-1202型电子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仪,美国HP5500型和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1MHz),菏兰ALPHA RT型X线钼靶诊断机。患者分别取坐位、仰卧位和立位,检查时患者充分暴露双侧乳房,依一定程序透照或扫查乳房的四个象限和乳晕区,发现异常图像仔细观察并记录或摄片。
    
  2 结果

  本组83例,病理证实乳腺良性肿瘤44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37例,脂肪瘤3例,乳腺囊肿4例。乳腺恶性肿瘤39例。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对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4%(38/44)、90.9%(40/44)和88.6%(39/44),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9%(37/39)、92.3%(36/39)和74.4%(29/39),见表1。

  表1 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与病理结果对照 (略)
    
  注:乳腺恶性肿瘤近红外线扫描与钼靶摄片比较, * P<0.05

  3 讨论

  应用近红外线扫描检查乳腺疾病是根据近红外线对人体软组织有较强穿透力,血红蛋白对红外线又有较强的吸收力,当近红外线穿透乳腺组织时,因血红蛋白的吸收而产生灰影 [1] 。病变性质不同,血红蛋白的含量及血管的分布、形态不同,产生的灰影灰阶度和血管阴影的图像就不同。由于恶性肿瘤血供丰富,病灶区血管异常增多、增粗,与周围正常组织对近红外线的吸收有显著区别。近红外线诊断乳腺疾病就是根据病灶的阴影与血管图像来确定肿块的性质。总结本组病例的图像并结合相关资料,乳腺恶性肿瘤近红外线检查的典型图像为:(1)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灰影大于肿块,灰度差在15~225之间;(2)血管增多、增粗,并可见中断、迂曲或进入的征象等。对于一些病灶部血红蛋白含量低,肿块显影较淡,甚至不显影,但周围的血管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血管增多、中断、迂曲等,这些特征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及分辨,从而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2] 。但对部分不典型病例则较难作出正确诊断。超声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的细微结构,能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性质。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主要表现为肿块边缘不规则,纵/横径接近1,内部回声不均匀,伴粗钙化点,后方回声多有变化。超声尚可提示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乳腺解剖结构的同时尚可以了解血管的分布及血流信号与肿瘤的关系。但对于<1cm的乳腺肿瘤及肿瘤内的微小钙化点或毛刺样结构超声不易显示 [3] 。
   
  乳腺钼靶摄片的主要作用在于发现乳腺内的病变。一般认为肿块边界不光整,具有毛刺状和分叶征通常是恶性肿瘤的征象,而肿块边界光整,具有“晕征”是良性肿瘤的征象。钼靶摄片能发现细小钙化点,但对<2cm未完全形成的肿块及未钙化的病灶,钼靶摄片有一定的误差。对乳腺囊性增生病X线常显示致密乳腺,不能看清内部情况,超声则有可能在囊性增生病中发现乳腺肿瘤。
   
  本组结果显示,对于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近红外线扫描与彩超、钼靶摄片检查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是肿块<2cm的早期乳腺癌,近红外线扫描有其独到之处,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钼靶摄片(P<0.05)。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认为,电子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是一种直观、简便、无创伤的有效辅助手段。由于近红外线扫描、彩超及钼靶摄片检查的成像原理及取得的信息不同,三者各有所长,应该有选择的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部分不典型较难做出诊断的病例,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必要时做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以便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巧燕,杨焕宏.乳房包块的近红外线扫描诊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6):506.
   
  2 Key H,Davies ER,Jackson PC,et al.Optical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tissues at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wavelengths.Phy Med Bi-ol,1991,36:579.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398.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315400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特检科 

作者: 邵力飞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