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胃布氏腺异位1例的超声表现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超声所见:饮水后胃充盈,剑突下斜扫查,可见胃窦后壁黏膜层局限性隆起约2cm×1cm×1cm,黏膜增厚,五层结构尚清晰,黏膜下见不规则透声区,见图1。手术所见:标本切开,胃窦后壁黏膜下约2cm×1cm×1cm大小肿物,伴有出血。6cm×1。0cm,内含少量清亮液体。...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1岁,因进食后上腹胀痛、反酸、嗳气、乏力、消瘦1年入院。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查体:腹软,脐上部有压痛,未扪及包块。胃镜检查:胃窦部隆起,黏膜充血、糜烂。病理诊断:浅表黏膜慢性炎症。上消化道造影:胃窦部黏膜下病变。超声所见:饮水后胃充盈,剑突下斜扫查,可见胃窦后壁黏膜层局限性隆起约2cm×1cm×1cm,黏膜增厚,五层结构尚清晰,黏膜下见不规则透声区,见图1。肝、胆、胰、脾均未见异常。手术所见:标本切开,胃窦后壁黏膜下约2cm×1cm×1cm大小肿物,伴有出血。病理检查:剖开标本见浆膜灰白色,光滑,胃后壁近胃窦处局部黏膜隆起,切面黏膜下层见一囊性肿物,面积约为1.6cm×1.0cm,内含少量清亮液体;镜下示:胃黏膜轻度慢性炎症,黏膜下层肿物由扩张的黏液腺组成,见图2。病理诊断:胃布氏腺(Brunner's glands)异位。
    
  2 讨论
    
  布氏腺是十二指肠的黏液腺,见于十二指肠近侧2/3部分,而以球部最常见,偶尔见于空肠和回肠,分为枝状和盘绕状管状腺,位于黏膜下层,可延展至黏膜固有层,开口于Liberkühn隐窝中,分泌无色、黏稠、含有黏蛋白的黏液,并含有碳酸氢盐及上皮生长因子(EGF),pH8.2~9.3,其作用是对抗胃酸,保护十二指肠黏膜[1] 。临床偶有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和布氏腺瘤等报道 [2,3] ,而胃布氏腺异位实属罕见。文献报道胃布氏腺异位也称胃的特殊性息肉(异位息肉),主要由异位的胰腺或Brunner腺构成,形成所谓息肉样黏膜十二指肠腺腺瘤;也可包括在错构瘤性息肉范围内,沿胃大弯、尤以幽门及胃窦部常可见单独的结节,其表面常形成溃疡。临床多数无症状,是一个相对常见的手术和尸检所见。
   
  通过本例患者的胃超声检查,发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1)胃大弯侧及胃窦、幽门后壁为好发部位;(2)局部黏膜隆起增厚,五层结构清晰;(3)黏膜下透声区为扩张的黏液腺体。胃肠超声对诊断黏膜下病变的形态、性质结构的准确性优于胃镜和钡餐造影,对黏膜下病变的检查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本文图片见附页2)(略)
    
  参考文献
    
  1 乔传虎.十二指肠结节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3(4):225-226.
   
  2 吕丽芳.十二指肠球炎与布氏腺增生的病历分析及鉴别.中华医学创新杂志,2002,3(8):34.
   
  3 仲伟英,马存谟.十二指肠多发布氏腺增生症.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9,6(5):59.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超声科

作者: 黄小元 张淑英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