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牛眼征”在肝脏多发转移瘤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牛眼征”在肝脏多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脏多发转移瘤的CT图像,分析转移瘤内部的密度特点。结论“牛眼征”在转移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关键词肝肿瘤转移瘤牛眼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在CT检查中,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集中在转移瘤和多发结节性肝癌两者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牛眼征”在肝脏多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60例肝脏多发转移瘤的CT图像,分析转移瘤内部的密度特点。 结果  42例瘤体内出现坏死,呈“牛眼征”。 结论  “牛眼征”在转移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肝肿瘤 转移瘤 牛眼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CT检查中,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集中在转移瘤和多发结节性肝癌两者之间,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的前提下,尽快找出两者的鉴别要点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临床有明确的原发肿瘤、CT检查肝脏有3个以上病灶的多发转移瘤病例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5~84岁,平均48岁。
   
  1.2 方法 均采用PICKER公司PQ5000螺旋CT机扫描,扫描前口服造影剂,平扫后再进行增强扫描。由3位高年资主治医师独自对CT图像进行读片,独立判断该患者图像是否具有“牛眼征”。如果有2位医师认为具有“牛眼征”,则判定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2 结果
    
  60例肝转移瘤中,42例判定为阳性,18例判定为阴性,阳性率为70%。见图1~8。
  
  图1、图2  结肠癌肝转移。平扫示:肝右叶可见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巨块状占位,其内斑片状高密度钙化影。增强后“牛眼征”不明显(略) 

  图3、图4  结肠癌肝转移。平扫示:肝右叶10.5cm×10.0cm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示:病灶由多个类圆形结节融合而成,散在片状坏死区 (略)

  图5、图6  直肠癌肝转移。肝内多个0.5cm×1.5cm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增强后中可见低密度坏死区,部分病灶边缘强化(略) 

  图7、图8  乳腺癌术后4个月,肝内多发转移瘤。肝内密布直径1.0cm×3.0cm类圆形结节。结节中心可见坏死区,周围的环状增强带,最外层呈增强不明显的低密度,呈典型“牛眼征”(略)
    
  3 讨论
    
  肝脏的结构与特点决定了它是转移瘤好发的部位,尤其是来自消化道的肿瘤。而消化道的肿瘤又恰好是临床难以确诊的一类肿瘤。肝脏本身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原发性肝癌中的多发结节型与多发转移瘤的CT图像特点极其相似,都表现为肝叶内多个类圆形结节,增强后一般为轻度强化。但肝癌患者大多具有肝硬化背景,高发地区肝癌和肝硬化的伴发率达70%~90% [1] 。而转移瘤则相反,在肝硬化患者中,由于肝脏内外存在大量的自然分流道及其内在的理化环境不适合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较少发生肝脏转移瘤 [2] 。一般来讲,转移瘤具有与原发肿瘤相似的组织学特点,但转移瘤较原发瘤分化更差,生长更为迅速。研究结果表明,肿瘤主要由肝动脉或门静脉来供血,肝脏转移瘤有快速增长的倾向,肿瘤中心往往因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 [3] 。本组60例中,42例肿瘤中心坏死,形成CT所见到的“牛眼征”,符合转移瘤的生长特点。而原发性肝癌一般在瘤体较大时可见到中心坏死,坏死的几率和病灶的大小成正比 [4] 。研究认为在同一例转移瘤中,可以是全部病灶均出现“牛眼征”,但大多数为部分病灶表现典型 [1] 。在“牛眼征”的认定上,典型的为病灶中心低密度,周围呈环状增强带,最外层呈增强不明显的低密度带,低于肝实质密度,其病理学基础为中央低密度的液化坏死区,中间高密度为肿瘤组织,外层低密度系正常肝组织和血管的受压改变 [1] 。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类“牛眼征”很难碰到,我们认为,只要结节中心出现低密度坏死,就可以认定为“牛眼征”。这可能是我们的结果比以往文献的数据偏高的原因。虽然,“牛眼征”是否具有特征性意见尚有分歧 [1] ,在未发现原发灶时,区别转移瘤和多发结节性肝癌,“牛眼征”成了诊断转移瘤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周康荣.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66.
   
  2 路晓东,毕卫群.肝脏转移瘤的CT分析.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56-58.
   
  3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27.

  4 谢启约,张金山.肝脏转移瘤的转移机制及临床影像学检查.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11):691-692.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CT室 

作者: 刘东旭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