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白色念珠菌致腹腔多发脓肿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主因胃穿孔术后10天伴切口感染1天而入院。查体:体温37℃,腹膨隆,右侧腹直肌外缘有一长约10cm纵行手术切口,愈合差,周围红肿,有脓性液体渗出。腹腔引流管切口周围无红肿,压之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流出。右下腹壁有一约3cm×3cm大小的轻度隆起,质软,有波动感,表面色泽正常,腹部轻压痛,无......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5岁,主因胃穿孔术后10天伴切口感染1天而入院。查体:体温37℃,腹膨隆,右侧腹直肌外缘有一长约10cm纵行手术切口,愈合差,周围红肿,有脓性液体渗出。腹腔引流管切口周围无红肿,压之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流出。右下腹壁有一约3cm×3cm大小的轻度隆起,质软,有波动感,表面色泽正常,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化验外周血象:白细胞5.0×10 9 /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24。B超检查示:右下腹壁、右下腹腔、左下腹腔、盆腔可分别探及2.6cm×2.8cm、8.2cm×4.2cm、11.2cm×6.3cm、7.7cm×6.0c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团块,腔壁厚,内可见点状回声增强。超声诊断:多灶性腹腔脓肿。行腹腔脓肿超声引导穿刺术,于上述部位分别抽出黄色黏稠、有异味、脓性液体8ml、185ml、120ml、134ml,注入甲硝唑及庆大霉素液冲洗至清亮后,再注入无水酒精实施硬化,保留3min后抽出。术后送细菌培养和药敏示白色念珠菌感染。3日后复查B超示:腹壁脓肿消失,右下腹、左下腹、盆腔脓肿明显缩小,于左膈下间隙又探及8.6cm×4.3cm大小的新发脓肿病灶,再次行超声引导穿刺,抽出黏稠、脓性液体115ml。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注入无水酒精硬化。经抗真菌药物治疗,于术后1周、2周复查,脓肿逐渐缩小吸收。
    
  2 讨论
    
  胃溃疡穿孔所致的继发性腹腔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以大肠杆菌、肠球菌、厌氧菌多见,而腹腔内脓肿又以厌氧菌感染为主。白色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通常分布在口咽部、肠道、皮肤、泌尿道及阴道黏膜上。感染时多表现在上述部位,而深部真菌感染多以肺部感染常见,腹腔感染少见。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往往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时致病。目前我国抗生素使用欠规范,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却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国外资料显示在基础疾病伴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的患者,生前接受抗真菌治疗的<20%。因此如果在确诊术后腹腔感染,但致病菌种不清时,宜使用针对革兰阴性菌的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待细菌培养加药敏回报后,改用敏感抗生素。当确定存在真菌感染时,应及早用氟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并停用或减少抗生素的用药。如果感染比较局限,形成包裹,应及早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抽吸引流,不主张脓腔局部抗生素冲洗,以防过敏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由于脓肿腔壁厚,药物渗透减弱,脓腔内难以达到有效浓度,可注入无水酒精硬化腔壁,使腔壁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腔壁硬化闭合而促进脓肿缩小或消失。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056001河北邯郸解放军第285医院特诊科

作者: 邢育红 郁鹏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