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新生儿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未闭的超声检查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的心脏超声检查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检查患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卵圆孔未闭的新生儿37例,现分析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7例均为出生28天内的足月新生儿,男24例,女13例。常规做心脏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大血管根部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剑下四腔心切面以及胸骨上窝切面扫查,尤其注意观察大血管......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的心脏超声检查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检查患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卵圆孔未闭的新生儿37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例均为出生28天内的足月新生儿,男24例,女13例。均做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
   
  1.2 方法 使用美国VINGENMED-800型及V-V5彩色多普勒仪,探头频率3.5~5.0MHz。常规做心脏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大血管根部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剑下四腔心切面以及胸骨上窝切面扫查,尤其注意观察大血管根部短轴切面、剑下四腔心切面及胸骨上窝切面,以判断动脉导管及卵圆孔未闭情况,并测量未闭的导管以及卵圆孔的直径,彩色血流观察大血管水平及房水平的分流情况,频谱多普勒记录分流频谱以及分流速度等。
    
  2 结果

  37例新生儿中,PDA18例(男11例,女7例;17例均为出生3天以内的新生儿,1例为12天新生儿);18例中合并卵圆孔未闭者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4例,合并ASD+室间隔缺损(VSD)1例。卵圆孔未闭19例(男13例,女6例),1~27天均有,无明显规律;其中5例合并PDA,1例合并有VSD。另有5例为ASD与卵圆孔未闭待鉴别(男3例,女2例)。
    
  3 讨论

  出生后,由胎儿循环过渡到成人循环约需5min~5天,该期体循环不稳定,可能再恢复到胎儿血液循环。随着肺血管阻力下降和肺血流量增加,左心排出量增加,而右心室输出量则随着脐静脉血流中止而下降。脐静脉的结扎以及除去了低血管阻力的胎盘循环,导致了生后动脉导管分流方向的改变,即由胎儿期的右向左分流变为双向分流,再变为左向右分流。动脉导管关闭的机制有:(1)动脉导管的肌层丰富,含有大量凹凸不平的螺旋状弹性纤维组织,易于收缩闭塞;(2)出生后体循环中氧分压的增高,使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3)自主神经系统的化学解体(如激肽类的释放)也能使动脉导管收缩。动脉导管在生后15~96h发生功能上的关闭。而在早产儿中,由于动脉导管的不成熟,导致了对氧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相对迟钝,同时由于前列腺素E生成增多,形成持续性前列腺素E高水平状态,使早产儿有较高的动脉导管开放率。本组18例PDA中17例为生后3天内的新生儿(占94.4%),1例为12天的新生儿。
   
  胎儿时由于右心房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仅接受少量肺静脉回流血,右心房压力大于左心房,使卵圆孔开放。出生后呼吸建立,肺动脉阻力下降,肺灌注增加,左心房血流增加,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从而在生后1~3h后,使卵圆孔瓣从左房侧关闭。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3个月内形成结构上关闭,少数则在生后1年内关闭。15%~20%的人卵圆孔关闭不完全可持续至成年期,但没有任何生理上的异常改变。本组卵圆孔未闭19例,男13例,女6例,1 ~27天均有。
   
  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动脉导管及卵圆孔未闭方面有方便、无创、准确性高、可反复多次检查的优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依据。

  (编辑紫 吴)

  作者单位:730050甘肃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超声科
   
       730030甘肃兰州解放军第1医院特诊科

作者: 闫瑞玲张希平 苗英卢卫华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