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脑囊虫病并不罕见,但是常常被临床误诊,有时甚至误诊多年,以往多依赖CT进行诊断,取得了丰富经验。但是MRI对脑囊虫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明显优于CT,而且对于病灶的反映更符合其病理过程[1]。笔者结合我院的病例浅谈其MRI诊断及鉴别诊断。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均经临床证实为脑囊虫病,男8例,女14例,年龄最大71......

点击显示 收起

     脑囊虫病并不罕见,但是常常被临床误诊,有时甚至误诊多年,以往多依赖CT进行诊断,取得了丰富经验。但是MRI对脑囊虫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明显优于CT,而且对于病灶的反映更符合其病理过程[1]。笔者结合我院的病例浅谈其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患者,均经临床证实为脑囊虫病,男8例,女1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7岁,平均35岁,临床症状:癫痫18例,头痛16例,恶心9例,呕吐8例,皮下结节9例,晕厥6例,单侧肢体无力4例,精神障碍2例,视力下降2例,各自症状不同,有的具备上述一项或同时具备几项,其中以具备上述两项症状者居多。

  1.2  方法  CT机为岛津SCT7000TS型,层厚/层距10mm,部分加扫5mm或2mm层厚,常规先平扫,再做增强扫描。MRI为GE公司Signa profile 0.2T永磁型磁共振仪,常规扫描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T1WI及T2WI之后,做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 15ml,静脉注射,实验室检查方法为: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CSF囊虫抗体检测。

  2  结果

  MRI平扫:20例表现为小圆形阴影,大小为4~6mm,长T1、长T2信号,周围无明显水肿,11例在T1WI上可以见到黑靶征,即圆形的低信号内见到点状高信号;8例在T2WI上可以见到白靶征,即白色圆形高信号内见到点状低信号,这些异常信号大小均匀一致;增强扫描,20例为环状强化,中心无明显强化(图1、图2);2例合并有视网膜脱离;3例脑积水;1例连续观察2年,病变完全吸收(图3、图4)。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大部分没有复查MRI,可能与MRI检查费用太高而患者难以承受有关,12例在不同时间做过CT检查,显示脑内多发低密度影及多发钙化点,经过随访,治疗均有效。MRI是检查脑囊虫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对病变敏感,检出率高,非常适合于脑囊虫病的检查,但对钙化灶的检出率不如CT。

  3  讨论

  3.1  诊断  脑囊虫病为猪囊尾幼虫寄生在脑内引起的,人体摄入含囊尾幼虫的猪肉(俗称米猪肉),幼虫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成虫排放的虫卵在胃内被胃酸溶解卵壳,幼虫进入肠壁,经血流播散到全身,引起囊虫病。脑囊虫病自感染到出现症状,数月至30年,平均约4年。通常按囊虫病发生的部位及时期将其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2]。其中以脑实质型为多见,其主要MRI表现为:大小均匀一致的小圆形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很少出现大片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强化。圆形病灶一般直径在4~6mm以内,且大小均匀一致。幕上幕下均可发生。其在脑内一般分为活动期、退变期、死亡期。活动期CT有时难以显示或显示为低密度区,但MRI容易显示退变期,虫体释放大量蛋白,造成水肿,可表现为片状长T1、长T2信号。死亡期CT显示为小钙化点,周围无水肿,MRI表现为点状低信号,容易被忽视。

  3.2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脑转移瘤、脑脓肿、结核球、弓形虫感染等相鉴别。(1)脑转移瘤:一般可以找到原发灶(如肺癌等),病灶周围常见到大面积不规则形水肿,水肿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病灶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以幕上多见,增强扫描也出现环状强化,但很少出现一个完整的环,且环不规则、厚薄不均。(2)脑脓肿:一般有典型的发热病史,可以找到感染源,如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脑外伤、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等。脓肿也可以环状强化,但一般大小不一,且以单发脓肿居多,脓肿周围常见大范围水肿。(3)结核球:已很少见,一般有肺结核、泌尿系结核、骨结核等病史,且颅内多以结核性脑膜炎为主,增强扫描可见脑底池强化,酷似脑池造影,脑实质结核球常为簇状或串珠样聚集在一起。(4)脑弓形虫病:多见于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差,好发弓形虫感染[3]。笔者遇见1例,男,36岁,持续高热15天,MRI平扫表现为脑内广泛的小圆形及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为广泛的小片状强化,似有环状强化,影像不具特征性,后查血证实为艾滋病,入院1周后死亡。

  3.3  小结  脑囊虫病的特征:(1)临床常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或视力下降;(2)病变以脑实质型居多,脑室型、脑膜型少见,大小脑均可发生;(3)脑内多发圆形病灶,可见白靶征或黑靶征;(4)增强扫描,环形强化,大小均匀一致,在4~6mm之间,环壁厚薄均匀一致,约2~3 mm;(5)环内点状头节,约2~3 mm,且常偏于囊的一侧;(6)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CSF- ELISA 部分阳性;(7)治疗后病灶可以吸收或钙化。

  【参考文献】

  1  赵庆秋,陈英敏,张华宁,等.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影像学特征与囊尾蚴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9):629-631.

  2  隋邦森,吴恩惠,陈雁冰,等.磁共振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09 .

  3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8-189.

  作者单位: 441300 湖北随州,随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编辑:邹  晔)

作者: 胡必富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