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胃底贲门癌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的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价值。方法21例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系拒绝手术或为高龄患者,经胃左动脉注入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后,进行外栓塞。介入术后补充小剂量静脉化疗。CT随访碘油免疫乳剂在肿块内沉积越好,肿瘤缩小越明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21例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系拒绝手术或为高龄患者,经胃左动脉注入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后,进行外栓塞。结果  (1)胃底原发灶在介入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者17例,占81%;4例缩小不明显,占19%。介入术后补充小剂量静脉化疗;CT随访碘油免疫乳剂在肿块内沉积越好,肿瘤缩小越明显。(2)21例患者梗阻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全部病例生存期均超过1年,为100%;16例超过2年,占76%;11例超过3年至今存活,占52%。结论  选择性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胃底贲门癌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了生存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胃底贲门癌;免疫;栓塞治疗;放射学;介入性
   
    胃底贲门癌是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手术根治者仅为35%左右,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20%~30%。对于那些拒绝手术及高龄患者,我院2000年2月~2003年7月对21例这类经电子胃镜加活检证实的患者实施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及免疫制剂(沙培林)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7~72岁,平均60岁。介入术前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临床分期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TNM分期法:Ⅰ期7例,Ⅱ期9例,Ⅲ期2例,Ⅳ期3例。

  1.2  方法

  1.2.1  治疗前准备 

  除进行常规准备外,于治疗前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沙培林禁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1.2.2  操作方法 

  利用美国OEC公司9800CA中型C臂数字减影X光机,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穿刺右股动脉,将5F RLG导管(胃左管)超选择至胃左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判断所给予的大致碘油量;先给予常规化疗药,再将碘油免疫制剂所配制的乳剂进行肿块内栓塞,最后给予一定量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外栓塞。

  1.2.3  化疗方案 

  FCM(5-FU+CDDP+MMC)或FAM(5-FU+ADM+MMC)。化疗药物剂量为5-FU 750~1250mg,CDDP 80~120mg,MMC 10~20mg,ADM 40~120mg。

  1.2.4  栓塞材料选择 

  根据血管造影情况,测出肿瘤的大概直径,碘油用量(ml)按照肿瘤的直径(cm)1~1.5倍范围确定,碘油为38%法国超液化碘油。免疫制剂选择国产沙培林,每瓶规格是5KE,每例患者每次治疗量是20KE。内栓塞前,将沙培林20KE直接加入适量超液化碘油,来回抽吸充分乳化。外栓塞利用自制明胶海绵颗粒。

  1.2.5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除了常规栓塞的一些反应外,最主要的症状是免疫制剂所带来的发热反应,如发热至38.5℃以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给予药物降温。

  1.2.6  术后其他治疗的配合 

  由于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灶进行处理,为了针对已出现或预防转移性的病灶,介入治疗后我们采用小剂量的静脉化疗,以加强疗效。

  2  结果

  2.1  介入治疗效果 

  本组21例患者,在一次或多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腹痛缓解17例(81%),梗阻缓解21例(100%),食欲增加19例(90%),体重增加11例(52%)。原发灶在介入治疗后电子胃镜或螺旋CT复查,其中病灶完全消失(CR)3例,占14%;肿瘤缩小在50%以上(PR)14例,占67%;缩小不明显者(SD)4例,占19%。螺旋CT复查过程中,发现碘油沉积越好,沉积时间越长,肿块缩小比率越大,符合文献报道[1]。

  2.2  临床随访结果 

  21例患者,其中介入治疗次数2次3例,3次8例,3次以上10例。首次治疗距统计日满1年者21例,占100%;满2年者16例,占76%;满3年或3年以上者11例,占52%。

  3  讨论

  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已为大家所共知,但在如何选择药物配伍、栓塞材料等方面尚无定论。为此,笔者参阅相关文献[2,3],结合自己的用药习惯,对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了除常规的胃左动脉灌注外,利用生物制剂沙培林和超液化碘油所配制的乳剂进行肿块内栓塞,然后用一定量的明胶海绵颗粒(1~2mm3)进行外栓塞,获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3.1  介入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原理 
 
  胃底贲门癌的介入化疗,一部分是通过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于小血管使之产生动脉炎,影响肿瘤供血,引起肿瘤缺血坏死而产生治疗作用,另一部分仍是通过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产生治疗作用。生物治疗已被公认为肿瘤的第4种治疗方法,生物反应调节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单纯化疗灌注更会加重这种状态,因此应用免疫调节剂沙培林与超液化碘油乳剂进行内栓塞,能进一步阻断远端血流,不易产生侧支循环。利用自制的明胶海绵细颗粒进行外栓塞能暂时阻断肿瘤的血供,达到内科性的切除作用。

  3.2  胃底贲门癌免疫栓塞治疗的优越性 

  对于那些拒绝手术或高龄不宜手术的中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来说,该治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胃左动脉灌注及免疫栓塞治疗,可以使癌细胞生物活性大大减弱,也无生成能力,有利于减少复发及转移的几率。沙培林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宿主介导的免疫反应。将沙培林和碘油混合作用,可以达到中断肿瘤血供,增加沙培林在肿瘤组织内的停留和作用时间,促进抗肿瘤效应,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该治疗为局部高浓度给药,不仅不良反应轻,而且对原发灶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为有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带来了二次手术机会。此外,在手术前辅以经导管化疗和栓塞治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5]。

  3.3  介入术后CT随访的价值

  随着螺旋CT的硬件不断发展及检查技术的日益提高,特别是三维立体技术和胃的服水检查技术的不断运用,对胃底贲门癌的内部结构研究越来越深入,包括肿瘤血管、有无坏死、肿瘤细胞的活性及肿瘤对周边的侵犯都有明显的进展。碘油在肿块内的分布及沉积对病情的综合评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发现碘油的分布越均匀,沉积越好,肿瘤缩小比率越大,梗阻症状缓解或消失越明显。

  3.4  介入术后的其他综合治疗 

  除了常规的水化治疗,对症处理(包括止痛、止吐、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外,有必要在术后补充小剂量的静脉化疗,如小剂量5-FU的应用(0.25g/d,持续1周),对已存在的亚临床转移及预防远处转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胃底贲门癌选择性胃左动脉灌注及免疫栓塞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行,不失为一种可以和手术相媲美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笔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时间还很短,缺乏大宗病例,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跟踪观察。

  【参考文献】

  1  李茂全,颜志平,王建华,等.胃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探讨.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9):28-30.

  2  苏秀琴,孟祥文,张进,等.胃左动脉丝裂霉素明胶微球栓塞的实验研究.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3(10):171-173.

  3  长安,陈雪华,徐景浩,等.沙培林抗肿瘤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免疫学杂志,1995,7:3-7.

  4  王吉甫,詹文华.胃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99.

  5  Pearson FG,Deslauriers J,Ginsberg RJ.Esophageal Surgery.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1995,571-586.

  作者单位: 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

  (编辑:刘  俊)

 

作者: 彭建国,洪澜,程军林,张荣胜,朱爱珍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