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E-MRI在闭合性跟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四肢专用磁共振(E-MRI)在闭合性跟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例正常跟腱及8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经E-MRI不同序列检查,观察分析正常跟腱的形态、信号及跟腱断裂的部位、程度及MRI形态、信号改变。结果5例正常跟腱,MRI矢状面呈条带状低信号。8例跟腱断裂部位在跟腱跟骨附着点上3~6cm处,MRI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场四肢专用磁共振(E-MRI)在闭合性跟腱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例正常跟腱及8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经E-MRI不同序列检查,观察分析正常跟腱的形态、信号及跟腱断裂的部位、程度及MRI形态、信号改变。结果  5例正常跟腱,MRI矢状面呈条带状低信号;横断面显示两端较薄,呈弧形或月牙形,凹面朝前,突面朝后;中段较厚,近似椭圆形。8例跟腱断裂部位在跟腱跟骨附着点上3~6cm处,MRI显示跟腱的连续性中断,断端回抽,跟腱损伤处扭曲增粗,信号不均匀,T1WI呈中等信号,T2WI及STIR上呈高信号;中断处嵌入撕裂的软组织;周围软组织挫伤,STIR像上显示为高信号影。结论  E-MRI能够明确地显示跟腱断裂部位、程度及MRI形态、信号改变,诊断准确可靠,是闭合性跟腱断裂最佳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磁共振;跟腱;断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生跟腱断裂的机会不少。跟腱断裂分开放性跟腱断裂和闭合性跟腱断裂两种,前者是由于锐器直接割伤,经伤口就可看到断裂的肌腱,临床容易诊断。后者是当跟腱处于紧张状态时,受到横向砸伤,或由于肌肉突然猛力收缩而引起断裂,皮肤常常保持完整,临床诊断有时较困难。E-MRI可明确地显示跟腱损伤部位、程度及MRI形态、信号改变,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信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5年期间经我院E-MRI检查5例志愿者正常跟腱及临床手术证实的跟腱断裂8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0~60岁,平均37.6岁。

  1.2  方法 

  检查设备使用Artoscan-C 0.2T永磁型四肢关节专用诊断仪(百胜公司,热那亚,意大利),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常规检查序列包括矢状面和横断面SET1WI(TR 800ms/TE 26ms)、GET2WI(TR 720ms/TE 18ms)和GESTIR(TR 1400ms/TE 16ms/TI 75ms),矩阵256×256,FOV 190mm×190mm,层厚4mm。

  2  结果

  5例正常跟腱,MRI矢状面呈条带状均匀低信号,形态规整,与周围组织对比鲜明;横断面显示跟腱的前部较平,后部较凸,上段移行部及跟腱附着处较宽扁,呈弧形或月牙形,宽度和厚度比例较大(>2),中段呈椭圆形,宽度和厚度之比较小(<2),与跟前脂肪及皮下脂肪分界清晰。8例跟腱断裂,全部为男性,年龄20~60岁,平均37.6岁。5例受伤后局部疼痛,3例剧烈运动后局部疼痛,病史1h~3个月。跟腱断裂部位在跟腱附着点上3~6cm,其中3例约3~4cm,2例4.5~5cm,3例5.5~6cm。MRI表现为跟腱的连续性中断,断端回抽,远端扭曲增粗,信号不均匀,T1WI呈中等信号,T2WI及STIR上呈高信号;中断处嵌入撕裂的软组织,局部结构紊乱,与周围脂肪组织界限模糊,周围软组织挫伤、肿胀,STIR像上周围软组织内显示高信号影。横断面显示损伤的跟腱增粗,厚度增大,呈类圆形,宽度和厚度之比接近1∶2例肌腱周围可见出血,在T1WI上显示高信号,6例局部皮肤显示凹陷。

  3  讨论

  跟腱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跟腱组织是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和纵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及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组成。小腿后群浅层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远侧移行为跟腱,跟腱纤维在移行过程中呈90°旋转,其可产生延长与弹力回缩。在适当的运动相,腱内储存的力量被释放出来,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爆发力,其强度是单纯小腿三头肌收缩所无法比拟的。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条强有力的肌腱。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站立时固定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同时对负重、奔跑、跳远等活动均起一定作用。因此,当跟腱损伤时,下肢活动及其功能均受到明显的影响。

  跟腱闭合性损伤的病因主要是间接暴力损伤,多发生在中年人,由于猛力牵拉如球类运动、短跑比赛、搬运重物等动作,负重用力过猛,跟腱受到过度牵拉,引起跟腱纤维的部分或完全断裂。少数患者有腱周炎或慢性损伤史,因而跟腱断裂可发生在突然收缩跟腱的暴力时。本组8例除1例20岁及1例60岁外,6例年龄在31~47岁之间,7例是在球类运动中受伤引起跟腱断裂的。

  跟腱断裂部位常发生在跟腱附着点上3~4cm,此为跟腱最狭窄处,其次为肌腱交界处和跟骨附着处,少数还有靠近肌肉处的断裂[1]。另有研究表明,血管密度跟腱中段低于近段,跟腱获得血液供应的途径有三种:肌肉—肌腱结合部,周围结缔组织和腱—骨结合部。跟腱中段血液循环差,主要从腱周组织获得营养[2]。由于跟腱中段血运最差,因而也是最易发生断裂的部位。本组8例跟腱断裂部位均在跟腱中段,在跟腱附着点上3~6cm处。

  Komi等[3]通过对志愿者研究发现,人行走时,在跟部触地之前,腱内存储力量很快。在离地面瞬间达到峰值,并在冲击地面早期突然释放力量达10~20μs。由于肌肉纤维之间的自身调节作用,跟腱可以承受匀称应力,但是也可以因周围感觉刺激传递的紊乱,抑或非同向性主动肌—拮抗肌收缩作用,引起肌肉收缩力量失衡,从而引起跟腱损伤。

  Arner认为职业运动员因反复而持续的强烈运动,导致跟腱血运障碍,肌腱发生退行性变,易发生闭合性皮下断裂[4]。不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偶尔参加激烈体育运动,由于平日无锻炼,也易发生跟腱断裂。另外,长期患慢性跟腱炎、经常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者,可使跟腱局部血供差,质地更加脆弱,稍有外伤极易断裂。

  MRI表现:正常跟腱,MRI矢状面呈条带状均匀低信号,形态规整,与周围组织对比鲜明,清晰可辨;横断面显示跟腱的前部较平,后部较凸,上段移行部及跟腱附着处较宽扁,呈弧形或月牙形,宽度和厚度比例较大(>2),中段呈椭圆形,宽度和厚度之比较小(<2),跟腱与跟前脂肪及皮下脂肪分界清晰。

  跟腱断裂,分为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跟腱完全断裂时,MRI表现跟腱的连续性中断,断端回抽,远端扭曲增粗,信号不均匀,T1WI呈中等信号,T2WI及STIR上呈高信号;中断处嵌入撕裂的软组织,局部结构紊乱,与周围脂肪组织界限模糊,周围软组织挫伤、肿胀,STIR像上周围软组织内显示高信号影。横断面显示扭曲增粗的跟腱厚度增大,呈类圆形,宽度和厚度之比接近1;肌腱周围可见出血,在T1WI上显示高信号,局部皮肤凹陷。部分跟腱的撕裂在MRI上表现为线状或局灶的高信号和局灶的纤维增厚。不完全撕裂至少在一个矢状面上显示肌腱的连续性。

  MRI可清晰地显示正常跟腱的形态、信号、宽度和厚度及跟腱断裂部位、程度及形态、信号改变。T1WI矢状面、横断面扫描可显示跟腱的形态、信号、宽度和厚度及亚急性期出血。GET2及GESTIR序列可敏感地显示肌腱内和肌腱周围软组织的出血和水肿。MRI对跟腱损伤诊断准确,可靠性、敏感性高,E-MRI经济、简便,无创伤,是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最佳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江浩.骨与关节MRI.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7-340.

  2  Astrom M,Westlin N.Blood flow in the human achilles tendon assessed by laser Doppler flowmetry.J Orthop Res,1994,12:246.

  3  Komi PV,Fukashiro S,Jarvinen M.Biomechanical loading of achilles tendon during normal locomotion.Clin Sport Med,1992,11:521.

  4  Arner O,Lindholm A,Orell SR.Histologic changes in subcutaneous rupture of the achillis tendon.Acta Chir Scand,1995,116:484.

  作者单位: 030001 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

  (编辑:李建伟)

  (收稿日期:2005-11-02) 

 

作者: 郑英,谢维娜,胥毅,郑洁,宋志珍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