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踝穴位摄片位置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特别是三踝的移位与骨折,它的常规投照一般以正位与侧位为主,左右斜位为辅,用以观察与踝关节相邻的骨性解剖,踝穴位的X线投照是以踝关节间隙从前到后显露不重叠为要求的摄片位置。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51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2位置投照位置:踝......

点击显示 收起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特别是三踝的移位与骨折,它的常规投照一般以正位与侧位为主,左右斜位为辅,用以观察与踝关节相邻的骨性解剖,踝穴位的X线投照是以踝关节间隙从前到后显露不重叠为要求的摄片位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51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男39例,女12例,年龄17~62岁。损伤部位:内踝4例,外踝6例,双踝37例,后踝4例。WEBER分类:B型32例,C型19例。

  1.2  位置  投照位置:踝关节以正位为主,足跟到脚尖需要内旋(15±5)°,胫骨远端不动。中心线:患者坐于手术台上,被检测肢体伸直,胫腓骨下端及踝关节置于暗盒上,其长轴以踝关节上1cm为中心,射线进入。

  1.3  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内踝骨折使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外踝骨折选用克氏针导向螺丝钉内固定及4~8孔解剖钢板内固定,后踝采用螺丝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酌情不予固定或以1~2枚螺丝钉内固定,腓骨骨折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本组合并距骨骨折2例对位良好,未予内固定。手术中均通过踝关节内旋15°指导临床复位,导向骨折解剖钢板内固定以及采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钛合金螺钉固定。

  2  结果

  透视射线表明:显示踝关节处的胫腓关节、胫距关节、腓距关节,胫骨远端不被外侧的腓骨遮挡,胫骨内踝不和胫距关节重叠。如图1所示踝穴间距显露,内外踝尖高度差等距,内外踝、距骨关节间隙均衡显示。

  图1  a:踝穴位手术;b:踝穴位手术打钉(略)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载荷关节,其生理功能要求较高,踝关节损伤不仅是骨性结构的紊乱,多伴有韧带和软组织的复合损伤,腓骨下端是踝关节的组成部分,除维持踝关节的稳定外,还有1/6的负重功能,当腓骨骨折后,尤其是缩短或旋转时,则外踝上移,踝穴增宽,踝关节不稳,因踝穴结构的维持与下胫腓韧带联合的完整性密切相关,踝穴位用于胫腓骨关节后前位的骨性解剖影像观察,投照中心线与正位投照相差不多,而踝关节旋转角度的体位要求不同,显示出具有功能性位置的标记。需要观察与了解的影像解剖的要求而不同,并适用于手术内固定需要。

  踝关节以正位、侧位、内外斜位为主要摄片位置,而踝穴位的投照在放射学教材、投照技术书及相关资料中未见介绍[1~4]。目前临床对于踝关节位置骨折越来越清楚认为该关节的解剖特点与功能要求,以该关节不被胫骨内踝及外侧的腓骨遮挡的摄片位置为佳,这一位置在外科学教科书上有详细的介绍。放射学的影像技术投照成像位置里,应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摄片位置介绍,以便临床应用与影像学解读。

  摄片时,踝关节投照的重点是胫骨远端不动,足跟至脚尖内旋15°,中心线以踝关节上1cm为射线中心,此时踝关节显露的解剖是外踝与内踝,并不与胫骨重叠,如图a所示,前与后踝骨性组织重叠,此时较完整显示踝关节相邻的解剖关系,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这是当前骨外科适应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的摄片方法,可显示恢复踝关节功能应该显露的解剖间隙位置。

  本组病例因采用踝穴位投照方法,为临床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功能性解剖显示特点,如图1所示,51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复位以及功能复位。

  【参考文献】

  1  王庆义.X线摄影学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5-189.

  2  袁聿德.X线摄影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41-242.

  3  《X线投照技术》编写组.X线投照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7.

  4  邹仲.X线技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1.

  (编辑:黄鉴一)

  作者单位: 210006 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 张维林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