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血管内皮细胞是衬贴于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皮细胞,不仅具有分隔血液与间质组织的屏障功能,还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维持凝血与纤溶的平衡以及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与聚集[1~3]。1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胆固醇和吸烟等一系列疾病和状态......

点击显示 收起

    血管内皮细胞是衬贴于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皮细胞,不仅具有分隔血液与间质组织的屏障功能,还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维持凝血与纤溶的平衡以及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与聚集[1~3]。

    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胆固醇和吸烟等一系列疾病和状态有关,并且已被证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期的改变,近年来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有明确的关系,而且还显示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的一项独立的预测指标[4]。

    2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

    目前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和研究工具。近几十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和标准化的功能试验已成为诊断及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Ludmer[5]等最早提出向冠脉内滴注乙酰胆碱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状态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是有创性检查,且操作复杂。然而,当心血管保健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至预防和逆转早期病变后,这些方法表现出对于诊断亚临床疾病的局限性,如不能直接评估管壁、操作有创、不易在随访中重复使用等。因此在过去的10年中,用于评估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内皮依赖性功能)的无创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3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评估

    1992年Celermajor[6]等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无创的肱动脉超声评价内皮功能的方法,即通过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来评价内皮功能。其原理是基于血管对管腔内理化刺激的反应与其自身调节、调整流量及分布的能力相关。多数血管通过舒张导致血流增加或表现为更精确的切变应激,这一现象称为FMD。Anderson[7]等应用高分辨率的超声技术对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在动脉硬化功能改变的极早期检测出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不仅无创而且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超声技术测定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向冠脉内滴注乙酰胆碱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状态的方法相比呈高度相关[8],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用肱动脉超声来评价内皮功能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作临床研究的一个替代终点。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一指标具有长期的预后价值,当然,在这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为评价这些研究结果和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使测量技术和方法标准化是将这一技术广泛用于临床的前提。

    4  血管内皮功能超声检测的要点

    随着肱动脉超声作为一种工具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价内皮功能,已建立了一系列特殊的技术。美国心脏病协会所指出,用肱动脉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是评价内皮功能的一项“有前途的技术”,不过,“还需要改善测量技术并进行标准化”。要使这项技术成为一项有价值的临床和研究工具,必须要考虑以下事项:(1)用来阻断血流的袖带的位置(上臂还是前臂);(2)肱动脉血流的阻断时间;(3)检测最大限度充血的时间;(4)心脏周期对肱动脉内径测量的影响;(5)一天中进行测量的最佳时间;(6)测量检测上肢还是另一上肢;(7)如果需要,应在测量前多长时间停用血管活性药物;(8)如何最好地测量血管内径;(9)硝酸甘油应以何种途径投药;(10)反应性充血期间血流的生理性变化,而非血管内径的变化在评价内皮功能时的重要性如何。

    5  临床应用

    目前,肱动脉FMD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有很多研究者设想由肱动脉FMD检测所得的内皮功能状态作为评估危险因素和遗传易患性的综合指标,内皮功能障碍将被证实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前期的标志。已有几项研究提示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几项大规模人群研究,包括弗明翰心脏研究和心血管健康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将明确肱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是否能证实患者具有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病和(或)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这一技术尤其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阶段的研究,因此可在最大限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样,可以推知,在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后,内皮介导的冠状动脉反应得到改善[9]。因为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反应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周围血管参数可用于追踪治疗反应。例如,Dupuis等证实在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的高胆固醇患者(总胆固醇≥5.2mmol/L和(或)LDL≥3.4mmol/L)中试用普伐他汀治疗,经40mg qd治疗6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肱动脉FMD相对增加值为42%,从而提示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上述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研究者还进行了许多其他干预试验,通过测量FMD证实了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又如内皮NO的产生可能与RAS系统相关,大量基础及临床水平的研究检测了这一相关性。Anderson等在新近的一项交叉设计的研究中比较了喹那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肱动脉FMD的影响,结果显示喹那普利显著增加了FMD[(1.8±1)%,P<0.02],其他治疗FMD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总之,包括肱动脉FMD检测在内的反映大动脉功能的评估技术不仅对于检出亚临床血管病变有益,而且有助于评估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各种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内皮功能障碍的检测可为我们提供早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证据和信息,指导早期积极干预,尤其是降脂、控制血糖和降压治疗等。

    【参考文献】

    1  Nabel EG.Biology of the impaired endothelium.Am J Cardiol,1991,68(12):6-8.

    2  Sheridan FM,Cole PG,Ramage D.Leukocyte adhesion to the coronary microvasculature during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 an vivo canine model.Circulation,1996,93(10):1784-1787.

    3  Ohtani H,Strauss W,Southern JF,et al.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duction:a sensitive and quantitative marker for cardiac allograft rejection.J Am Coll Cardiol,1995,26(3):793-799.

    4  Vita JA,Treaseure CB,Nabel EC,et al.Coronary vasomotor response to acetylcholine related to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irculation,1990,81(2):491-497.

    5  Ludmer PL,Selwyn AP,Shock TL,et al.Paradoxical vasoconstrict on induced by acetylcholine in atherosclerontic coronary arteries.N Eng J Med,1986,315(17):1046-1051.

    6  Celermajer DS,Sorensen KE,Gooch VM,et al.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atherosclerosis.Lancet,1992,340:1111-1115.

    7  Anderson TJ,Ueheta A,Cerhard MD,et al.Close rel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humen coronary and periphera circulations.J Am Coll Cardiol,1995,26(4):1235-1241.

    8  Takase B,Ueheta A,Akima T,et al.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of coronary and brachial arteries in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J Cardiol,1998,82(4):1535-1539.

    9  Verma S,Anderson TJ.Fundamentals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for the clinical cardiologist.Circulation,2002,105(5):546-549.

    作者单位: 1 430020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影像科(△泌尿外科)

    2 430022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编辑:商  洁)

作者: 余晓梅,邓又斌,郑琼莉熊丽娟,肖 颖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