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彩超诊治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行颈动脉造影术后第2天行走时突感腹股沟处疼痛。第19天行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ALOKA-3500,探头频率10MHz。检查结果:右股浅动脉前方可见一大小为37mm×15mm×20mm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其内可见约6。1mm大小无回声,边界欠清,CDFI显示其内可见红蓝相间血流,并与股浅动脉相通,交通口宽约1。...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行颈动脉造影术后第2天行走时突感腹股沟处疼痛。查体:右侧腹股沟肿胀,右大腿内侧大面积瘀血,穿刺部位触之发硬,有压痛。第19天行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ALOKA-3500,探头频率10MHz。检查结果:右股浅动脉前方可见一大小为37mm×15mm×20mm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其内可见约6.0mm×4.6mm×5.1mm大小无回声,边界欠清,CDFI显示其内可见红蓝相间血流,并与股浅动脉相通,交通口宽约1.4mm,PW显示交通口处可探及双期双向血流,最高流速为118cm/s。超声提示:右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局部加压治疗3天后复查瘤腔未闭合(图1)。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用手压迫瘤体及股动脉1h后瘤腔仍未闭合;换用3.5MHz凸阵探头,将探头置于瘤口上方最佳位置,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下,探头向下加压至瘤腔内血流消失,股浅动脉管腔被压迫约1/3(图2),持续监测加压50min后,观察瘤腔内未见血流,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天后复查,交通口缩小,但瘤腔未闭合,仍可见红蓝相间血流。用造影穿刺针接10ml注射器上,将凝血酶400u在超声引导下分2次注入瘤腔内,瘤腔内出现云雾状强回声,彩色显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股浅动脉内血流良好(图3),患者右腿出现麻木症状,观察10min后症状缓解。1周后复查,瘤体缩小,内未见血流信号,治疗成功。

    2  讨论

    对局部非纯囊性包块,包块内红蓝相间血流,血流与邻近动脉相通,且交通口处可见双向频谱,即可诊断假性动脉瘤。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局部压迫治疗,包括临床局部盲压、超声引导下定位后手指压迫、超声引导下探头压迫治疗;(2)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3)手术治疗。本例患者采用临床局部盲压,超声引导下手指压迫、探头压迫治疗均失败,分析原因:患者体胖,股浅动脉位置深,且后方无骨性结构支撑,瘤体存在时间长,内有附壁血栓形成,加压治疗不宜有效地作用于瘤口。本次治疗中体会:超声引导下定位手指压迫治疗,用力程度不易掌握,本患者压迫过程中出现右下肢皮肤变色、下肢发凉等症状,而加压过程中瘤腔是否闭合却无法观察。超声引导下探头加压过程中,加压效果可以明确观察到,但笔者由于长时间用力,出现双手打颤,费时耗力,而且探头容易滑动,由于时间长,患者不易承受。而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张华斌等在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过敏反应,故凝血酶总量应不超过500u[1]。

    总之,对于位置表浅,瘤体较小,发生时间短的假性动脉瘤,压迫治疗因其无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对于压迫较困难的患者,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更值得选择。

    (本文图片见封三)

    【参考文献】

    1  张华斌,黄曼维,王金锐,等.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2):144.

    作者单位: 102300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原名矿务局总医院)功检科B超室(△神经内科)

   (编辑:李建伟)

作者: 冯京华,秦 鼎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