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Von Hippel-Lindau病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头颅CT平扫,右侧枕骨部分缺损,小脑有片状低密度影,小脑蚓部有大小约4cm×。CT诊断,结合病史,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再发。既往史:患者曾于1983年及1989年两次行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家族史:其姐曾有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史。...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2岁。半年来明显消瘦,体重下降约10 kg。体检发现空腹血糖8.8 mmol/L,故因糖尿病收住入院。入院检查空腹血糖10.3 mmol/L,尿糖(++)。查体:患者右侧肢体轻瘫,步态不稳。B超检查,胰腺肿大见囊性结构,并有实质光团,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主胰管扩张。肝内见多发无回声区,左肾中下区见液性暗区。B超诊断:肝、左肾及胰腺多发囊肿,胰腺实质占位可能。

    头颅CT平扫,右侧枕骨部分缺损,小脑有片状低密度影,小脑蚓部有大小约4 cm×2.8 cm卵圆形低密度影,周围有厚薄不均的环壁。脑干受压前移、变形(图1),幕上脑室扩张。CT诊断,结合病史,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再发。腹部CT显示:胰腺明显肿大,代之以大小不一的多发无强化囊性密度影,CT值16 HU。肝及双肾均有多发无强化囊性密度影。左肾中极有一约3 cm×3.8 cm大小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6 HU,增强后有显著强化(146~70HU),延迟扫描后,肿块仍强化(73 HU),并累及邻近肾盏(图2~4)。腹部CT诊断:胰腺、肝及肾多发囊肿,左肾实质占位,拟肾癌。结合病史符合VHL综合征。

    既往史:患者曾于1983年及1989年两次行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家族史:其姐曾有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史。

    2  讨论

    VHL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神经、皮肤病综合征的一种类型,1895年首先由Von Hippel报道,1926年Lindau报道本病累及小脑病例,故又称为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本病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是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和腹腔脏器多发肿瘤,包括视网膜、小脑、脊髓或脊柱的血管网状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肾癌和肝、肾及胰腺囊肿[1,2]。VHL患者的胰腺病变通常是多发囊肿,并逐渐取代胰腺组织,导致胰腺功能不足。因此临床上患者可以糖尿病就诊。但也有一些病例,可合并有胰腺囊腺瘤,内分泌肿瘤等。文献报道,这类患者合并肾癌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是双侧、多中心,同时还合并多发囊肿。临床诊断VHL综合征的标准是Melmon等[3]在1964年提出的,如果有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家族史存在,仅仅有一个血管网状细胞瘤或内脏病变(即肾细胞瘤、胰腺囊肿或肿瘤、嗜铬细胞瘤及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等)即可作出诊断。本例患者1983年及1989年有两次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史,其姐也有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史。本次检查患者肝、肾及胰腺有多发囊肿,左肾实质占位,拟肾癌,及小脑再次出现囊性占位,故符合VHL综合征的诊断。

    文献报道VHL最早出现是视网膜血管网状细胞瘤,而后是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而肾细胞癌出现较晚,其平均发病年龄分别是25岁、29岁和37岁。由于视网膜血管网状细胞瘤常不引起严重症状,故临床上早期最常见是以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来就诊,而肾癌是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例病变的发病过程基本符合VHL发展过程,患者26岁时行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32岁时因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再次手术。本次患者以糖尿病入院,CT检查拟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再发,并发现胰、肝、肾多发脏器囊肿,及左肾实质占位,拟左肾癌,仅本例较文献报道的肾癌发病年龄要晚。因VHL的每一种病变均可治疗,故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Melon KL,Rosen SW.Lindan’s disease.Am J Med,1964,36:595.

2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76.

3 Peter L,Choyke PL,Glady M,et al.von Hippel-Lindau disease:genetic,clinical,and imaging features.Radiology,1995,194:629.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

作者: 李文元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