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MRI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前列腺癌(P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PC的MRI图像表现,其中70例行DCE-MR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PC78%发生于外周带,T2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外周带内异常结节状低信号,或前列腺包膜破坏,周围带与中央腺体界线消失。DCE-MRI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前列腺癌(P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PC的MRI图像表现,其中70例行DCE-MR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PC 78%发生于外周带,T2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外周带内异常结节状低信号,或前列腺包膜破坏,周围带与中央腺体界线消失。DCE-MRI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信号强度均匀增高。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9.1%。位于C、D期的PC占84.8%。结论 常规MRI及DCE-MRI对PC的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前列腺癌是严重危害老年男性健康的泌尿系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MRI和DCE-MRI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种检查已成为前列腺疾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通过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PC的MRI和DCE-MRI图像表现,探讨这两种检查相结合对PC的诊断价值,并根据MRI表现对PC进行较为准确的临床分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9月~2008年1月经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20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3~82岁,平均63.5岁,主诉:排尿困难、尿失禁、血尿、血精等。直肠指诊触及前列腺质硬结节,中央沟消失,其中前列腺Ⅰ度肿大36例,Ⅱ度肿大52例,Ⅲ度肿大32例。血液PSA检查为4.5~150 ng/ml,平均53.4 ng/ml。64例行穿刺活检证实,5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I和其中70例行DCE-MRI检查。使用Simens Avanto 1.5 T MR机,进行MRI扫描,采用体部矩阵相控阵线圈,扫描前无需清洁灌肠,无需放置直肠内线圈,患者少量留尿。扫描序列为常规T1WI矢状定位,然后T1WI轴位和T2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T1WI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 TR  300~500 ms,TE 15~20 ms;T2WI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 TR  3500~5000 ms,TE 80~100 ms,层厚3 mm无间隔,视野(FOV)160×210,矩阵256×256,扫描中心在耻骨联合上2 cm。增强扫描:快速动态增强扫描,SPEG序列,对比剂  Gd-DTPA,流速  0.1~0.2 mmol/kg,40~60 s为静脉期,4~6 min后延迟扫描,进行T1WI 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

    1.3  MRI图像分析  由两名MRI诊断医师对MRI及DCE-MRI图像进行分析,观察PC病灶的表现、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病灶与前列腺解剖结构的关系等。根据Whitemore[1]提出的前列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即A期:前列腺潜伏癌;B期:肿瘤结节局限在前列腺内;C期: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突破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膀胱、静脉丛等;D期:肿瘤有区域淋巴结、远处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

    2  结果

    (1)PC的MRI表现:T2WI图像上,周围带内单个或多个低信号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其中外周带单发病灶14例,占全部病例的11.3%;外周带单侧或双侧弥漫病灶29例,占全部病例的22.7%;由外周带侵犯中央腺体40例,占全部病例的34%;中央腺体病灶8例,占全部病例的6.7%;病灶弥漫不能判断起源者29例,占全部病例的25.3%。(2)DCE-MRI表现:在120例患者中,有70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在增强早期,信号强度均匀增高,有36例呈速升速降型,即早期快速强化达到峰值后随即下降;27例呈速升平台型,即早期快速强化后保持一定水平;7例呈速升缓降型,即早期快速强化后仍稳定强化或缓慢下降。增强后PC信号强度介于中央腺体与外周带之间,与增强前MRI图像比较,癌灶的显示和对周围组织侵犯的观察更为清楚。(3)在120例PC中,中央腺体外缘低信号环影不完整者占78%,有67例完全消失,占55.6%;部分消失者为27例,占22.4%。运用此征象可作为诊断PC的一个指标。(4)包膜及周围脂肪侵犯31例,表现为前列腺轮廓发生改变,周边脂肪在T1WI上不对称或消失;精囊及静脉丛侵犯39例,表现为 T2WI上高信号的静脉丛内出现低信号,两侧不对称;膀胱及直肠侵犯22例,表现为邻近前列腺癌灶的直肠、膀胱内出现结节状软组织信号影;盆腔淋巴结受累12例,表现为淋巴结增大或多个小淋巴结融合成团;骨转移14例,表现为骨质内异常长T1、长T2信号。

    与病理结果比较:120例PC患者中,低分化癌37例,中等分化癌62例,高分化癌21例,通过MRI和DCE-MRI检查,明确诊断PC 107例,误诊9例,漏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9.1%。

    3  讨论

    前列腺癌90%以上为腺癌,起源于腺泡及导管,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常见部位为前列腺周围带,占70%,绝大部分PC位于周围带和移行带,而完全位于中央带的仅占8%[2]。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进行多方位成像,因此能清晰显示前列腺中央叶、外周带和包膜结构。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位于外后部,呈新月形,两侧对称。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一致的较高信号,周围脂肪和两侧血管神经束对称,精囊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周围有高信号脂肪相连,在T2WI上为鹅卵石状或管状高信号,两侧对称[3]。

    3.1  PC的MRI直接征象  在T2WI上表现为:(1)外周带高信号区内出现低信号结节。(2)外周带内出现多发低信号结节。(3)外周带弥漫性信号减低[4]。(4)中央腺体外缘低信号环不完整,完全或部分消失。本组120例PC患者中,T1WI均不能与周围组织相区别,T2WI上典型的PC表现为高信号的外周带内出现低信号病灶,是由于癌组织排列紧密,其间缺乏足够空间储存液体和粘蛋白,而使信号减低[5]。本组位于外周带和以外周带为主的PC占80%,位于中央腺体的仅占8%,与文献报道一致。

    3.2  DCE-MRI表现  常规MRI扫描T1WI图像前列腺癌灶呈等信号,无法发现,应用DCE-MRI提高了对癌灶的检出率,并更清楚地显示癌灶。早期静脉团注Gd-DTPA 增强扫描对确定前列腺癌更为有价值[6]:早期,位于外周带的癌结节较周围前列腺组织强化明显,且信号均匀,边界清楚。部分为显著强化,而增强中期病灶仍强化明显,但此时中央腺体强化趋向弥散,因而癌灶与正常周围带的对比有所下降;增强晚期或延迟扫描,癌肿与周边组织信号强度进一步下降,此时,部分癌灶呈相对低信号。中央腺体区的PC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BPH),二者血供都较丰富,由于强化不均匀,且强化程度相似,难于将二者进一步区分。在70例行DCE-MRI检查的患者中,增强后PC的信号强度介于中央腺体与外周带之间,与常规T1WI相比较,增强后在显示癌灶、前列腺解剖结构,及病灶对周围组织侵犯等方面均更为清楚。

    3.3  PC对周围结构侵犯与PC的临床分期  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时,前列腺外缘完整光滑,与周围静脉丛界限清晰,病灶局限性增大突向包膜,致使包膜增厚、中断和局部隆起。光滑隆起多提示病灶位于包膜内,而不规则隆起病灶多已穿破到包膜外。周边脂肪内出现低信号灶多被视为突破包膜的表现;周围静脉丛受侵犯时,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的静脉丛为肿瘤占据,并表现为低信号及不对称;神经血管束受侵犯,表现为神经血管束局限性不对称增粗,以T1WI显示最好。精囊受侵犯的MRI特征是:T2WI上精囊内出现局限性低信号,或精囊壁增厚或前列腺精囊角消失;前列腺癌还可侵犯膀胱及周边肌肉,膀胱受累表现为膀胱颈部出现结节状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向两边发展可累及闭孔内肌及肛提肌,表现为肌肉增厚及信号异常。盆腔淋巴结转移表现为直径大于0.8cm的淋巴结或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7]。骨转移表现为骨质内异常长T1、长T2信号。根据Whitemore[1]提出的分期标准,本组病例86.7%的前列腺癌已位于C、D期。

    总之,MRI和DCE-MRI两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必将极大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进一步提高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Whitemore WF Jr.Natural history and staging of prostatic cancer.Ural Clin north Am,1984,11:205.

2 Mc Neal JE,Redwine EA,Freiha FS,et al.Zonal distribution of prostatic adenocarcinom a crroelation with histolegic pattern and direction of spread.Am J Surg Pathol,1998,12: 897.

3 施发表,韦嘉浒,王占立,等.正常前列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特征.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2):79-82.

4 许乙凯.磁共振造影剂及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9-583.

5 Schiebhler ML,Sschnall MD,Pollack HM,et al.Current role of MR imaging in the staging of adenocareinoma of the prostate.Radiology,1993,189 (2): 339-352.

6 史浩,武乐斌,丁红宇,等. MR动态增强扫、扩散成像和波普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7): 680-683.

7 莫友发,李想良,高代平,等.前列腺癌的MRI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7):937-938.


作者单位:074100 河北涞水,涞水县医院放射科

作者: 胡建新,杨 颖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