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溶栓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术,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12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10例,部分通畅2例,无效0例。结论利用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术,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12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10例,部分通畅2例,无效0例。结论 利用导管溶栓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疗程短。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常见原因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根据部位分中央型、周围型及混合型。目前常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但非手术疗法效果不理想且疗程长、后遗症多;手术疗法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我们自2003年7月开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技术,在血管内直接溶栓的方法治疗下肢DVT 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患侧下肢肿胀疼痛,男8例,女4例,年龄36~65岁,平均58岁,病程3~35天,平均12天。全部病例均经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肢DVT,其中左下肢9例,右下肢3例。

    1.2  器械及设备  Seldinger穿刺针,8 F扩张器,5 F导管,3 F微导管, 尿激酶,所有操作均在数字化X线机透视监视下进行。

    1.3  治疗方法及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取对侧股静脉用Seldinger穿刺针穿刺,退出针芯,置入8 F导管鞘,退出内芯,送入5 F导管,经对侧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在导丝的引导下达患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造影,造影剂浓度1/(3~4),显示深静脉血栓范围、大小,经5 F造影导管送入3 F微导管,在导丝的帮助下将导管头置于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退出微导丝,于微导管内缓慢(3 h内)灌注尿激酶,根据血栓溶解情况,将微导管进一步推进,尿激酶总量控制在150万u之内,造影显示深静脉已通畅或部分通畅,造影剂已下行,充盈缺损减小,部分患者保留导管24 h(本组5例留置导管),造影见深静脉基本通畅,经导管再灌注尿激酶50万u后拔管止血。第3天开始经患侧足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尿激酶50万u,每天1次,连用10天。期间严密监测凝血指标,保证在治疗范围之内。对于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或已发生肺动脉栓塞者,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患肢肿胀及疼痛逐渐减轻,1周后肿胀及疼痛完全消失,能下床行走,下肢周径恢复正常。3周后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深静脉完全通畅10例,部分通畅2例,无效0例。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以往治疗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疗法是通过周围浅静脉给药,属于间接溶栓,疗效不够理想,往往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1]。手术取栓疗法,血管外科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疾病传统手术治疗技术更加成熟,疗效比较肯定,但有些手术实施时难度高、创伤大,仍有一定死亡率[2]。血管内导管溶栓治疗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血管内导管溶栓疗法已从探索阶段到基本成熟阶段,Mewissen等[3]报道采用导管直接给药溶栓治疗下肢DVT,疗效肯定。我们通过血管内导管溶栓治疗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直接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溶栓效果十分满意。(1)通过导管造影准确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明确诊断。(2)高浓度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其溶栓作用明显增强。采用溶栓导管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栓中,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达到清除血栓和保护静脉瓣膜的目的[4]。(3)属于微创技术,创伤小,操作便捷,术中灵活性大,可留置导管24 h,便于观察用药。(4)与非手术疗法比较作用快,疗程短,疗效高,无明显后遗症。经导管直接给药溶栓治疗后,对于深静脉部分通畅患者配合经患侧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可达到完全溶栓的目的,而传统溶栓治疗,药物通过侧支回流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静脉内药物浓度小,溶栓效果差;与手术疗法比较,损伤小、风险低、患者痛苦轻,更安全、实用。

    随着介入治疗的越来越成熟,导管溶栓治疗已被临床广泛推广,但对于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是否使用下腔静脉滤器仍有争议,根据Protack等对1996~2006年69例DVT患者治疗的研究显示:单纯性导管溶栓治疗DVT而不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是一个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Mewissen等[3]指出:虽然滤器对防止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并发症(如滤器折断、滤器内血栓等)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10:908-911.

2 吴庆华.正确看待血管内介入疗法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中华外科杂志,2003,7:481-482.

3 Mewissen MW,Seabrook GR,Meissner MH,et al.Catheter-direted thrombolysis for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report of a national multicenter registry.Radiology,1999,211:34-49.


作者单位:744000 甘肃平凉,平凉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