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超声诊断典型肝包虫病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超声检查。查体:右侧肋缘下可见直径约10cm的包块,质软,无压痛、反跳痛。超声检查:肝脏右叶斜径17。4cm,包膜光滑,于右叶探及一12。...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超声检查;棘球蚴病,肝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3岁,来自牧区,因右上腹疼痛4+个月,发现右上腹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肋缘下可见直径约10 cm的包块,质软,无压痛、反跳痛。

    超声检查:肝脏右叶斜径17.4 cm,包膜光滑,于右叶探及一12.0 cm×14.4 cm的无回声团块,其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呈多房蜂窝状的无回声,略呈囊中囊征,同时于左叶探及一大小4.3 cm×3.4 cm的杂乱回声团,形态较规则,边界欠清晰,内可见多条弧形条状稍强回声,略呈多层样改变。其余肝实质回声尚均匀,门静脉不宽。超声诊断:肝大,肝右叶多房囊性占位及肝左叶实性占位,考虑肝包虫病可能大。见图1、图2。

    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对肝右叶囊肿行穿刺治疗,首次穿刺出800 ml液体,呈淡黄色,较清亮。穿刺液送检,囊液中含有大量包虫头节和子囊,Casoni试验阳性,由此印证了超声诊断的正确性。

    2  讨论

    肝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体感染细粒棘球蚴或泡球蚴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可侵犯肝、肺、脾、肾、脑、肌肉、骨骼等。在人畜间形成感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蚴感染所致的单房型棘球蚴病,或称包虫囊肿,通称包虫病;另一种是由多房型棘球蚴绦虫的虫卵感染引起的多房型棘球蚴病,简称泡球蚴病,通称泡型包虫病。其中前者多见。

    肝包虫囊肿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1](1)单发囊肿型:为类圆形或圆形的无回声区,直径大多超过5 cm,轮廓清晰,包膜完整,与肝组织界限分明,囊壁厚,后壁回声增强效应明显。(2)多发囊肿型:肝内探及两个以上的孤立圆形囊肿,各个囊肿大小、囊壁结构、囊内回声不尽一致,可有明显差别。肝右叶多发占85.6%,肝左叶多发占7.5%,两叶多发占6.9%。(3)子囊孙囊型:母囊内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囊肿,形成包虫特有的囊中囊征象,小囊内壁光滑,其内为无回声。其声像图又分为花瓣样、车轮状、蜂窝多房状囊肿以及内囊分离型、囊肿实变伴囊壁钙化型等。本例肝右叶囊性占位属于子囊孙囊型中的蜂窝多房状囊肿,肝左叶实性占位属于囊肿实变型。

    鉴别诊断[2]:(1)单发囊肿型应与肝囊肿鉴别。肝包虫病囊肿大小多在5 cm以上,大于10 cm者不少,其囊壁较厚,为双层,可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征象,囊底部聚集粗斑、点回声,移动时可见落雪征,动态随访内囊壁可发生分离、卷曲改变。肝囊肿大小多在5 cm以下,其囊壁纤细,单层,无钙化征,呈清晰无回声区,增大甚慢。(2)多发囊肿型应与多囊肝鉴别。肝包虫病多发性囊肿病变多限于一叶,囊壁厚,子囊壁完整光亮呈双层,子囊孙囊多呈圆形、类圆形,显示囊中囊征,囊肿多如葡萄状,其内壁可分离卷曲呈百合花征。多囊肝囊肿常分布全肝,囊壁纤细,小囊肿前后壁前段常紧贴呈“=”状,大小并列,互相挤压,形如扁圆形。(3)与转移性肝癌囊性变鉴别。转移性肝癌囊性变声像图酷似多发性肝囊肿,但在多发病灶中常伴有牛眼征或靶环征。上述鉴别诊断均应结合临床及声像图表现进行判断分析。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04-909.

2 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32-433.


作者单位:625400 四川石棉,石棉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