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6期

16层多排螺旋CT 3D重建功能在复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3D软件重建在复杂的骨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骨关节病变患者,患处应用薄层CT扫描后进行3D重建包括MPR、VRT、SSD、MIP等。观察比较影像效果,可根据具体病变图像情况进行选择。结果颅骨1例,颈椎2例,肩关节2例,膝关节11例,腕关节3例,踝关节2例,骨盆及髋关节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多排螺旋CT 3D软件重建在复杂的骨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骨关节病变患者,患处应用薄层CT扫描后进行3D重建包括MPR、VRT、SSD、MIP等。观察比较影像效果,可根据具体病变图像情况进行选择。结果 颅骨1例,颈椎2例,肩关节2例,膝关节11例,腕关节3例,踝关节2例,骨盆及髋关节4例。多排螺旋CT扫描影像清晰,图像立体,可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骨折、脱位、碎骨分离、病变及周围关节软组织等情况。结论 多排螺旋CT的3D重建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信息,为临床治疗、手术提供了精确的、直观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  多排螺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关节;3D重建

随着多排螺旋CT的不断发展,CT在临床应用范围也明显扩大,检查项目明显增多。而多排螺旋CT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弥补了常规CT和普通X线平片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骨关节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骨关节病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5岁。其中骨关节外伤2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 somaton sensation16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kV,120~140 mA,层厚3 mm,重建1 mm,断层准直0.75 mm,螺距0.55~1.0 mm,重建卷积核骨窗B70 s~U90 u,软组织窗B10 s~B40 s。SYNGO 3D软件为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SSD(表面遮盖显示),VRT(容积再现技术)等。根据病变图像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针对感兴趣区进行切割术,调节VRT,SSD的阈值和窗宽、窗位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骨关节病变患者24例,颅面骨骨折1例,为下颌骨、颧骨、眶壁多发骨折,MPR、SSD、VRT均可以清晰的显示。颈椎2例寰椎前弓及横突孔,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VRT、SSD可明确显示并可在任一角度观察骨折、脱位情况。肩关节外伤2例,肩胛骨骨折并锁骨骨折,肱骨头骨折,肩关节脱位MPR,VRT,SSD显示十分理想。膝关节11例均有胫骨平台骨折,髁间隆突骨折,其中有5例合并腓骨小头骨折并脱位。腕关节3例,踝关节2例其骨折情况应用上述重建方法均能明确显示。骨盆及髋关节4例,2例股骨颈骨折,髋臼骨折,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SD、VRT、MPR均能清晰显示骨折情况和股骨头坏死区囊变,股骨头变形SSD和MPR显示尤佳。见图1,2。

    3  讨论

  骨关节病变以外伤较为常见,其表现多种多样。颅面骨、颈椎、骨盆及大关节等常规影像不易全面显示,患者可能因为疼痛、畸形而不能配合标准投照体位,诊断较困难,常规CT发现骨折,骨病但无法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1]。多排螺旋CT密度分辨率高,横断面无结构重叠与X线相比较可更准确的估计病变的真实范围和内部构成的细节。不但对骨结构的改变观察较好,而且对软组织的显示较清晰,有利于对疾病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特别对骨骼解剖较复杂的区域或较小解剖结构,X线难以显示的病变,CT检查有极重要的意义[2]。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范围大、时间短,采集数据丰富,不仅节约时间还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降低病人辐射量,对危重病人意义更明显[3]。多排螺旋CT拥有独立的后处理工作站,配备了丰富的重建方式,患者只需平卧即可获得立体结构的图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病变信息。常用的重建方法有MPR、MIP、SSD、VRT等MPR对关节间隙显示极佳,对于隐蔽部位小的撕脱骨折及分离碎骨片也可清晰显示。SSD,VRT对于复杂骨折、脱位、畸形效果更好,重建后的影像可以多方位观察,立体显示病变的全面情况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如对肋骨细微骨折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改变了以往对骨骼系统CT不如X线的情况使骨科或整形外科医师能较容易地判断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并且可以借助计算机工作站进行模拟手术[4]。重建的数量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即可,而非越多越好。重建时窗宽、窗位选择要适当,选择不好可将骨疏松表现为骨破坏。多排螺旋CT于骨关节病尤其是外伤的诊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重建方法的多种选择,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精确、直观、可靠的依据[5]。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王云钊.中华医学影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李澄.医学影像诊断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12514.

3 孙新海,张现坡.比较影像学简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65166.

4 龙从杰.全身CT与MRI征象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5 龚洪瀚,蒋海清,韩萍.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临床应用.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22231.

(本文编辑:齐 栩)


作者单位:831100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CT室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