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5期

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纤维性肿瘤。孤立性1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5cm×。4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图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纤维性肿瘤;肺内;孤立性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7岁。临床无阳性症状及体征,体检X线胸片:右肺下叶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7.5cm×6.4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图1)。图1右肺下叶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SCT示:右肺下叶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为7.4cm×7.1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平扫实性部分CT值约为29HU,增强后有所强化,动脉期CT值约为40 HU,静脉期约为51 HU,余肺未见异常实变影,双肺门不大。纵隔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图2)。 图2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略有强化术中所见:右侧胸腔无积液,病灶位于右肺肺门1.5cm处,质中偏韧,大约7.0cm×7.0cm×5.5cm、呈椭圆形,无侵犯右上、中叶支气管、右肺动脉主干、主动脉、心包、右隔神经。肺门旁见3枚肿大淋巴结,色黑、质地软,直径在0.7~1.0cm之间;第8组淋巴结2枚,色黑,质软,直径分别0.3cm及0.5cm;第9组肿大融合淋巴结,大小约1.7cm×1.5cm×0.5cm,色黑,质软。镜下示:肺组织中见梭形瘤细胞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部分胶原化,部分玻璃样变性,瘤细胞胞浆嗜酸,核呈杆状或类圆形,核分裂相少见,其中见一囊腔,腔内组织变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伴灶性出血及炎细胞浸润;瘤组织周围肺组织中见肺泡扩张,部分融合,间质血管广泛扩张充血;支气管切缘中见分化好的软骨组织、支气管黏膜及腺体,未见瘤组织累及;自检肺门及另送第8、9组淋巴结结构类似,窦索结构正常,淋巴滤泡数目增多,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图3A)。免疫组化结果:Vim(+)、CD34(+)、CK(-)、S-100(-)、SMA(-)、Des(-)、CD117(-)、CD68散在(+)(图3B)。病理诊断: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灶性变性坏死(肺门及第8、9组淋巴结)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讨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1931 年由 Klemperer 和Robin首次提出,早期的报道多为发生于胸膜,随后报道表明SFT可以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目前认为肿瘤具有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性分化特征,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SFT属于间质源性肿瘤。好发于成人,以中老年为多,女性略多见。因发病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差异很大,早期常表现为毫无临床症状的缓慢增大的肿块。大小差异较大。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无粘连。本病例中,肿瘤发生于肺内,无相应的临床症状,为体检胸片偶然发现。化验检查及肿瘤标记物均正常。SF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1)CT表现为孤立性、边缘光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浅分叶,文献报道肿块直径1~39cm, 本例直径约7cm,(2)肿瘤大部分表面有包膜,本例无包膜。(3)肿块生长缓慢,良性者坏死少见,恶性SFT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相对多见,坏死区面积一般很小。(4)SFT强化无特征性,本病例肿瘤有轻度强化。有学者认为SFT不同强化形式与其肿瘤血管、瘤内细胞密集度和致密胶原的分布密切相关。诊断及鉴别诊断:笔者认为肿瘤的定性较难,主要依赖于病理。肺内孤立性纤维瘤需与肺癌、肺内良性肿瘤鉴别。SFT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本文图3见封三)

  

作者: 林杨作者单位:363000 福建漳州,解放军第175医院放射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