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6期

单根肋骨多节段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肋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专科检查:左前胸第七后肋骨及前肋骨处皮肤稍隆起,双侧呼吸活动度一致,左第七后肋骨及前肋骨处分别可扪及隆起性结节,质硬,不易推动,无触压痛,未扪及骨擦感,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检查:左第七后肋及前肋沿骨的长轴呈囊状膨胀样病变,囊内可见淡而细的间隔结构,骨皮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肋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节段性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无意中发现左胸背部隆起性包块十余年伴不适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左前胸第七后肋骨及前肋骨处皮肤稍隆起,双侧呼吸活动度一致,左第七后肋骨及前肋骨处分别可扪及隆起性结节,质硬,不易推动,无触压痛,未扪及骨擦感,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检查:左第七后肋及前肋沿骨的长轴呈囊状膨胀样病变,囊内可见淡而细的间隔结构,骨皮质变薄,边缘清楚锐利(图1),X线诊断:左第七肋骨多发良性病变;CT平扫:左第七后肋及前肋膨胀样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匀呈蜂房状改变,灶内低密度区CT值为43.1HU,骨皮质菲薄,内缘均见多个弧形压迹,灶周软组织未见肿块(图2),CT诊断意见: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性大;MRI平扫及增强:左第七后肋及前肋骨质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骨皮质较薄,局部连续性欠佳,其内部由多个大小不一、信号不等的长T1长T2囊腔组成,其间见长T1短T2信号的细小纤维性间隔(图3),增强扫描动脉期见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图4),延迟扫描呈明显强化(图5),MRI诊断意见:动脉瘤样骨囊肿。图1 X线平片示左第七后肋及前肋呈囊状膨胀样改变(箭头),囊内见间隔结构,骨皮质变薄,边缘清楚

  图2 CT平扫骨窗示骨质膨胀样破坏呈蜂房状改变,骨皮质菲薄,内缘见多个弧形压迹,灶内未见液-液平面

  图3 MRI平扫FS-T2WI示骨质膨胀样改变,骨皮质较薄,灶内由多个高信号囊腔组成,其间见低信号的纤维性间隔,灶内未见液-液平面图4、5 MRI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呈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接近于临近动脉血管 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肉眼见左第七肋骨后肋及前肋膨胀样病变,骨质呈空泡、虫咬样改变,质脆,空泡腔内可见淡黄色胶冻样物质。病理诊断:左第七肋骨多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2 讨论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又称骨膜下血肿、良性动脉瘤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肿瘤样良性病变。ABC并不少见,可见于人的所有骨骼,常单发,四肢长管状骨和脊柱为主要好发部位,肋骨为少见部位,且多发者尤为罕见。X线、CT和MRI对于本病的显示各具优势。X线简单易行,且费用较低,可以较完整地显示ABC病变的大体状况,但对于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显示较差,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CT和MRI检查有助于显示病变内部细微结构特征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特别对解剖部位复杂、组织层次多而X线显示困难的区域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X线及CT对于病变的边缘及骨质硬化显示优于MRI,而MRI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于病变内细小纤维性间隔、液-液平面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和CT,而且非常敏感地通过信号改变来判断病灶内的组织成分及其含量,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CT和MRI对于病变内部细微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液-液平面被认为是ABC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而本病例却有所不同,CT及MRI都不具有典型的液-液平面征象。另外,MRI增强扫描病灶边缘部及灶内细小间隔由不均匀轻-中度强化逐渐呈明显强化,最终延迟扫描时其强化程度接近于动脉血管信号[2]。总之,X线平片是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基础方法,且经济简便,应作为首选检查,但对病变内部结构的显示有一定限度,CT和MRI对病变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尤其是MRI,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综合上述各种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许乙凯.磁共振造影剂及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41-642.

  2 许尚文,曾建华,张雪林,等.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6):152-154.

  

作者: 张树云作者单位:652400 云南泸西,泸西县人民医院放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