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期

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磁共振(MR)教学的特点,探讨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方法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带教老师要保证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结果学生通过专业课实习,达到熟练操作,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提高了磁共振的操作能力。结论在磁共振的临床教学中,要敢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磁共振(MR)教学的特点,探讨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方法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带教老师要保证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结果学生通过专业课实习,达到熟练操作,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提高了磁共振的操作能力。结论在磁共振的临床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高档磁共振成像设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磁共振;实践教学

 随着放射科数字化成像设备的普及,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以前的普通X线到如今的数字型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摄影,从普通CT到多排螺旋CT ,从永磁的MRI发展到高场强超导3.0T机等等,这就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磁共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医学院校,必须要改进和更新以前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的新需求,促进磁共振成像事业的发展。

  1磁共振成像的发展

  磁共振(MR)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MR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他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2磁共振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基本原理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磁共振成像(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转换后在屏幕上显示图像。要使学生掌握成像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计算机、化学的基本概念,譬如:原子核、磁化矢量、自旋时间、傅里叶变换等,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后,才能明白MR的工作成像原理。此外,磁共振信号多样,在磁共振成像的过程中,选用不同的序列,人体的不同组织器官,所得到的信号都不一样,也就是磁共振的信号多变,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

  2.2教学仪器昂贵,资源稀缺磁共振作为一种高端成像设备,价格昂贵,国产的低场强MR成像仪价格一般都在数百万,进口设备动辄数千万,这就使得医学院校本身专门用于MR教学的设备极少,学生一般只能通过在见习或实习期间在医院才能见到MR成像仪,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MR的感性认识不足,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作为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影像技术学来说,矛盾比较突出。

  3对策

  3.1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以启发式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主。做到老师在讲,学生不仅要在听,还要在思考,采用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所讲内容易被接受。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教学。磁共振成像技术离不开图片,但实际病例图像又比较复杂,初学者较难理解,因此可以结合简图简洁清晰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对实际照片或多媒体进行分析,教学效果会很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演示,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各种电路图、体位摆放等的局限性。使学生在视觉、听觉、文字等多个方面接受刺激,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通过课件进行交互性学习。如通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及研究现状激励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并逐步确立自己事业追求的目标。结合器官不同断面的图片和三维动画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做自测习题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等等。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2强化“三基”训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医学影像专业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理工基础和广泛的医学基础。要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加大见习课的比重,毕业实习也应兼顾临床医学和专业课的比例,通过相关临床科室的实习,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具备一定能力,为今后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课的实习,一方面要熟练操作使用现代化影像设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能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指导技术工作,做到临床和影像相结合,技术和诊断不脱节。

  3.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磁共振教学在校期间由于缺乏设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在临床见习及实习期,带教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同学操作MR仪,不要因为设备昂贵就不敢让同学上机亲自操作,要保证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2]。学生在实习期间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上机操作,但是,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做到全程陪同。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体会到做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进行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医德医风[3]。

  3.4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辅助诊断及应用放射科信息系统(RIS)的能力在现代磁共振影像学检查中,只凭借照片诊断疾病已成为历史,图像的重建、处理、管理等都凭借依赖多媒体计算机来实现,疾病的诊断更是如此,一般都在高分辨率的监视器上借助大量特有的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因此对学生实习讲课已不能局限于讲解照片,而应同时讲解图像的各种处理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影像学诊断。影像专业离不开影像的管理,现在很多医院已不储存照片,存储介质改为光盘,光盘图像的使用也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总之,为了适应当今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磁共振成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在实习期间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其更适应时代的要求,为磁共振成像教学创出一条新路,达到了医学影像学素质教育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李陟,林黎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体会.中国医疗前沿,2008,3(6):50-51.

  2马琼英,周宇,戚跃勇,等.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新特点和临床教学的体会.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6(12):862-863.

  3席永昌,席大鹏.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探研究.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7):7.

  4王红光,李顺宗,胡书芳,等.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立体形象思维方式与创新诊断模式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8): 767-768.

  

作者: 李刚,位春萍,甘铁军,白亮彩作者单位:730030 甘肃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