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4期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证实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患者中,X线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31例,诊断准确率72%(31/43)。CT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41例,诊断准确率为95%(41/4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证实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患者中,X 线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31例,诊断准确率72%(31/ 43);CT 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41例,诊断准确率为95%(41/ 43)。结论 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早期改变发现率高于X 线平片,是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扫描

 本文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改变是指处于纽约标准Ⅱ级以内的病例。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早期为骶髂关节炎,多以腰背疼痛及僵硬为主要症状,晚期可致脊柱强直、畸形及功能受损,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解除患者痛苦,防止病情发展的关键,本文对4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 线、CT 的影像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探讨出一种较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38例,女5例;年龄 14~34岁;病程3个月~3年。临床以腰背部、骶髂关节疼痛、僵硬而就诊,其症状于晨起或久坐后明显,活动后减轻。实验室检查:37例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23例血沉不同程度增快。

  1.2 检查方法

  本组全部病例均进行两侧骶髂关节X 线平片、CT 检查。X 线平片检查应用万东500 mA X 线机,带滤线器,距离1m,条件: 70kV,50mAs,通过富士CR-5000R处理;CT扫描采用东软C-3000 CT扫描机,扫描层厚和间距为5mm,运用骨窗(窗位/ 窗宽300/ 1500) 进行观察。

  1.3 分期标准

  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1],将骶髂关节改变分为5级:0 级:正常所见;Ⅰ级:可疑病变;Ⅱ级:轻度异常,小的局限性侵蚀或硬化,无关节间隙改变 ;Ⅲ级:明显异常,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表现为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变窄或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全骶髂关节强直。

  2 结果

  2.1 X线平片

  首诊检查显示正常12例;异常31例,其中Ⅱ级21例,X线改变为两侧骶髂关节均显示模糊;以两侧髂骨侧不同程度硬化为主者8例;硬化伴有关节面侵蚀性囊性改变者13例。Ⅰ级10例,两侧骶髂关节模糊6例,一侧模糊4例,首诊准确率72%(31/43)。

  2.2 CT 首诊检查正常2例;异常41例:

  其中Ⅱ级34例,CT改变为两侧骶髂关节均显示模糊;以两侧髂骨侧不同程度硬化为主者11例;硬化伴有关节面侵蚀性囊性改变者23例。Ⅰ级7例,CT改变为单侧骶髂关节间隙模糊4例;两侧骶髂关节间隙模糊3例。有2例经2个月后复诊证实。首诊准确率95%(41/43)。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发病年龄15~30岁,以青年男性多见,文献报道男女比例为5~8.2:1[1],本组为7.2:1。与HLA-B27密切相关。早期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并逐渐向上蔓延至椎小关节及椎旁软组织,严重者最后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主要病理改变以滑膜炎开始,出现滑膜充血水肿,关节内渗液,继而富于血管的滑膜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绒毛状“血管翳”,造成关节软骨营养障碍,引起软骨破坏,“血管翳”向深部蔓延,嵌入骨内引起关节面下囊状破坏区[2],同时滑膜的炎性反应也会引起成骨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韧带及纤维环骨化,而出现软骨下骨质硬化,晚期关节纤维性及骨性连接,脊柱强直。早期诊断X线片简单,费用低,能显示骶髂关节最佳投照位置,对于Ⅱ级以上较明显的病变均能明确诊断,但该部位前后重叠,对于骶髂关节微小破坏及轻度硬化而难以显示清楚,部分Ⅱ级病例将诊断为Ⅰ级,本组有3例Ⅰ级病例经CT检查确诊为Ⅱ级,而Ⅰ级炎性病变,漏诊率较高,本组首诊确诊率为72%。而CT可清楚显示软骨下骨硬化、关节间隙模糊及软骨下骨质侵蚀性囊性改变,也有利于关节间隙的观察,可更准确做出诊断,并可较普通X线提高1~2个诊断级别[3],本组首诊确诊率为95%。MRI对显示滑膜软骨炎症及关节面下骨松质水肿、渗出、脂肪聚集具有诊断优势,但对骨皮质呈不显眼的低信号,空间分辨率不如CT,在骨皮质侵蚀、缺损的敏感性方面不如CT[4],且费用也高,故对早期X线不能确诊的病例,应首先行CT检查,而对于临床症状典型,CT检查难以确诊的患者,仍可行MRI检查,以便确诊更早期AS。

【参考文献】
   1 张永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诊断价值.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5):305-306.

  2 郭少贤,廖星明.高分辨率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影像与介入,2010,17(3):75.

  3 张伟民.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 影像分析.影像与介入,2009,16(10):76.

  4 陈均,吴志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的诊断价值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1):3880.

  

作者: 张银山,崔晋峰,李文英,葛文浩作者单位:050800 河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