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期

左肾畸形、钙化及多发副脾的超声表现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左肾畸形、钙化及多发副脾。彩超显示(图1、2):左肾区反复探查,未见正常肾脏结构回声,左上腹探及3个类圆形实性低回声团块,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大小分别约为:6。团块均较固定,不随呼吸上下移动,后方回声衰减。肝、胆、胰、脾、右肾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明显异常。...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左肾畸形、钙化及多发副脾;超声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82岁,自述上腹部不适、恶心、反酸、呃逆、阵发性腹痛、腹泻3天,随来我院诊治。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全腹叩鼓音。

  彩超显示(图1、2):左肾区反复探查,未见正常肾脏结构回声,左上腹探及3个类圆形实性低回声团块,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大小分别约为:6.5cm×5.7cm,5.5cm×3.6cm及5.1cm×4.9cm。团块均较固定,不随呼吸上下移动,后方回声衰减。CDFI:团块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肝、胆、胰、脾、右肾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明显异常。 彩超诊断为:(1)左上腹多发实性低回声团块(印象:来源于腹膜后,建议:进一步检查) ;(2) 左肾缺如? (3)肝、胆、胰、脾、右肾未见明显异常。

  增强CT显示:左肾区可见巨大不规则软组织钙化团块影,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可见细小血管影相连,皮质期及髓质期均未见强化,CT值220HU,与平扫相似。所示脾脏前方多发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均匀明显强化,与脾强化方式相似。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和腹水征。CT诊断为:(1)左肾区病变,考虑左肾先天畸形、钙化(无功能);(2)多发副脾。

  2 讨论

  此高龄患者从前多次健康体检报告均为左肾缺如,此次彩超检查发现左上腹多发实性低回声团块,经加强CT确诊肾先天形态变异伴钙化及多发副脾,易与腹膜后肿物相混淆,实属罕见。肾钙化病因:因血钙升高,钙盐沉积在肾实质内,引起肾功能障碍。a肠管吸收钙过多,如:原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小儿原发性高血钙;V-c中毒;乳碱综合征;类肉瘤症。b骨骼破坏。c肾损坏。d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如海绵肾所致钙化。e原因不明肾钙化。此患者可能为海绵肾所致钙化或原因不明肾钙化。

  副脾:较常见,可以是单个或多个,直径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一般<4cm。常位于脾门区及胰尾部,靠近脾动脉,声像图表现为包膜良好,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强度,密度和分布情况类似脾脏的近似类圆形较低回声区,此患者如此多个巨大的副脾在临床上实属罕见。常易误诊为脾门淋巴结或肿瘤。图1 图2 下面复习一下腹膜后最常见的肿瘤声像图特征,借以和左肾先天畸形、钙化同时伴有多个巨大的副脾相鉴别。

  (1)腹膜后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表现:常位于肾脏附近,两侧髂静脉汇合处及腰骶联合的前方探及圆形或椭圆形的中等回声包块,边界较清晰,似有包膜,内部可见不均匀分布的低回声,后壁及后方回声无增强。 (2)腹膜后恶性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在脊柱及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轮廓光滑,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或衰减;当数个淋巴瘤互相融合时常呈分叶状,由于其内质地均匀,常易与囊肿相混淆,如适当提高增益或应用5MHz探头,可见内部低的回声。 (3)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点:多为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结节状,边界清晰,似有包膜,内部回声较低,均质,当病灶较大时,内部可囊性变或形成钙化灶。

  

作者: 李丽霞,杜瑞兰,程 红,韩鹏涛作者单位:057550 河北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