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

卫生经济学的现实内容分类与特性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卫生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团体选择使用卫生经济资源服务,分配予不同的社会集团,并使其经济效率最佳化的学科。它有医疗可能性边界,包括宏观卫生经济学和微观卫生经济学,其核心是“病源—收入—价格—卫生统计分析”,揭示了决定卫生需求函数的不是价格,而是发病率等,其均衡价格依赖需求量—病人数与供给—成......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卫生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团体选择使用卫生经济资源服务,分配予不同的社会集团,并使其经济效率最佳化的学科。它有医疗可能性边界,包括宏观卫生经济学和微观卫生经济学,其核心是“病源—收入—价格—卫生统计分析”,揭示了决定卫生需求函数的不是价格,而是发病率等,其均衡价格依赖需求量—病人数与供给—成本的均衡。现今医院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准利税大户”,其补偿的新思维可考虑从与医药卫生相关的工商企业税中提取,作为社会卫生补偿。
    
  关键词  卫生经济学 宏观卫生经济学 微观卫生经济学 卫生需求 卫生需求函数 卫生供给
      
  卫生经济学就像市场经济学一样是研究特定领域:医药卫生行业的经济行为,经济活动与过程及其规律,即医疗卫生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与分配及卫生经济效率的独特的社会科学学科。它与通常的经济学又有着许多本质上的差别。商品经济学讲究效用、盈利、利润或利润最大化,及资源配置的优化,即价格、就业失业、通货膨胀、资本、金融和经济增长能力等的优选。而卫生经济学则侧重非盈利的医疗成本最佳(小)化与医疗服务质量、数量的最佳(好、大)化,保本及绩效与市场经济与卫生经济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包括总量的卫生经济学———宏观卫生经济学和个体的卫生经济学———微观卫生经济学。

  1 卫生经济学的定义与性质
    
  1.1 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物品的生产与交换和分配的相关活动规律的科学。而卫生经济学是研究与医疗卫生活动相关的服务,物品的生产与交换、分配和配置,是研究社会成员、团体(群体)如何选择使用稀缺有限的卫生资源服务、分配予不同的社会集团(医、患个体、团体),及其经济效率最佳化的经济学科。卫生经济学相对来说又更显复杂,因为它纵横跨越多个学科和领域,与其他学科有许多交叉,如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盈利的工商企业与福利的医药卫生行业,卫生统计与卫生经济等,故卫生经济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开拓,期待创新。
   
  1.2 卫生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与供给过剩 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包含了资源本身的有限与相对于人类生活享乐需求欲望的“无限性”,主要包括病人来源的有限性,有效需求的有限性和医疗生产资料的有限性。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卫生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或(病员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医疗卫生健康“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愿望,以及需要的能力(收入、购买力)是相距甚远,有限的。另一方面卫生资源只是全部社会总资源的一部分,社会总资源都是有限的,卫生资源就更不可能超过这有限的总资源份额。它与卫生供给的过剩是两码事。limT=limX(n)+limY(m)+limZ(d) X(n)是病源数标准化量;Y(m)是医疗卫生资源标准化量;Z(d)是卫生资金标准化量
   
  现阶段卫生物品,服务的生产供给大于卫生需求(购买力、消费能力、负担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此处并不是资源的过剩,而是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或投资与生产配置分配(分布)的过剩或失调(即实际需求的不足),这是“供给”方面。反过来,从供给的反面“需求”看,个人自费(消费能力)或公费医疗(负担能力)的需求实际能力却未能与供给的高速增长同步,也就形成了(城市)医药卫生行业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的特殊经济情景。
   
  资源可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卫生经济资源又可分为人力资源———劳务和非人力资源———物品两大类。卫生经济资源又可称(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经济)要素,是可用来生产有形的医疗卫生物品和无形的医疗卫生服务(劳务)。被生产出来的用于满足社会医疗卫生需要的东西叫(医疗卫生)商品:包括物品和劳务。从产业界生产出来的并提供给医院,医疗行业或工商企业的这个层次或阶段的东西是医疗卫生“商品”,它们是有明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化特征和痕迹的“盈利性”及“利润最大化”的产物。而从非盈利的医院再转到服务于病人的东西就成为“医疗卫生用品”。因为,在这个层面的物品已经失去了许多商品社会“商品、价格”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故已不便再被称做“医疗商品”。药店、医疗器械商店卖给患病消费者的东西可称做“医疗商品”。制作商品的行为叫做生产,从事和致力于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过程和行为叫医疗卫生服务,而利用(医疗卫生)商品来满足(卫生保健)需要的行为叫(医疗卫生)消费。鉴于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多样性,任何社会、团体都必然面临着一个选择(优化)和配置的难题,即卫生经济决策: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服务多少?服务什么(提供什么服务)?怎样分配(配置)?资源利用的效率? 通胀和失业对卫生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或衰退)与卫生经济?科技发展与卫生经济?等卫生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1.3 医疗服务的可能性边界 医疗服务的可能性边界又称做社会医疗服务可能性边界或界线,是指一个社会的医疗卫生服务在选择配置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项目间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即用其全部的卫生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提供服务的各种项目的最大数量的组合,即所有这些不同数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医疗卫生服务可能性边界。它体现了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况。而经济规则、制度、管理水平的低下、人力资源浪费等都会使整个社会的医药卫生服务低于医疗可能性边界线(内),使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卫生经济学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卫生服务的潜力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使其服务处于医疗可能性边界线上,卫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 卫生经济学的分类与范畴
    
  卫生经济学按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的范围、经济范畴、经济概念等的不同分为宏观卫生经济学和微观卫生经济学。

  2.1 宏观卫生经济学 它是研究宏观整体总的卫生经济状况—收入、疾病、医疗和价格水平总量的,它所涉及的经济范畴或基本概念应是:卫生总投入与效用效率、国民生产总值与卫生经济总量、国民收入与卫生保健、总卫生需求,总卫生供给、总卫生投资、补偿、财政、政策与预算、总卫生消费、医疗的质量、数量与经济、总储蓄与卫生经济、价格水平、就业失业与医疗、自费与公费、医疗保障与保险、基本医疗与特殊医疗、通货膨胀与卫生经济、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衰退)与卫生经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卫生经济(需求,供给,消费)的影响等。广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是以“收入—就业理论”为核心的。而宏观卫生经济学这个“准市场或准计划”的经济学科应以“收入—医疗分析”或“收入—卫生统计”为核心。
   
  2.2 微观卫生经济学 它是研究单个医疗卫生经济单位(如医院、患者和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其所涉及的经济范畴或基本概念是效用、效益(准利润,结余)、成本、收益、医疗函数、区域(个别)、局域的卫生供给和需求、医疗价格、特有的弹性概念、医疗质量、数量与经济效率比较(质量、数量价格比)、卫生资源的分配、医疗行业的均衡、绩效等。卫生统计和财务会计也联系密切。
   
  2.3 需求、供给、价格、均衡 商品市场的微观经济学强调的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活动,因其商品市场价格弹性的活跃性,故它是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的。而微观卫生经济学应以“价格—卫生统计(医疗)”为中心,其卫生需求价格的弹性很小(甚至某些方面基本无弹性),故其需求函数与商品市场差异有显著性,Qhd=f(N),或Qhd=f(N,p),其中Qhd是医疗需求量;N是发病数,主因子,主变量;p是价格,弱因子。市场经济的需求函数Qd=f(p)。
   
  商品市场和医疗市场的供给函数都类似,均是由价格决定的,即分别为Qs=f(p),Qhs=f(p)。卫生经济的均衡不同于商品经济的均衡,商品市场的均衡是由需求,供给和价格三个主变量动态调控的,它们互为因果(自变量或因变量),但价格是重要因素,价格对需求与供给有双重调节作用,并通过价格调节达到供需平衡状态,此价格即是均衡价格,此时的供需量相等,即是均衡数量。而医疗市场的均衡却不同,其需求是相对确定的(常量),价格弹性小,发病量与价格无(相)关,需求量以发病数(发病率)为自变量,而发病量是一定的,可有相对准确的预期(预测)值。故此时的价格基本上是单向作用,即只对供给生效,而供给的价格又与成本密切相关。故此,卫生经济的均衡价格可通过准已知的需求量———患者数(均衡需求数量)推出均衡供给数量,随之再由供给量又可导出均衡价格———准合理的经济的医疗价格,这是卫生经济学的特点和关键。

  3 现时医院卫生经济状况
    
  3.1 微观看医院卫生经济状况 属于高投入低产出,低经济效率。自身经济补偿的能力弱。根源在于对微观卫生经济工作起关键性作用的成本核算,物流核算,科室班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分析等无要求。在财务会计和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统计等体现不够,不充分或不完全。医院应加强经济核算和经营管理。
   
  3.2 宏观看医院卫生经济状况 虽然医院不是盈利性的工商业部门,但是,医院也是“(准)利税大户”。医院支出的约80%,是被药厂、医疗仪器、设备、材料、物资等盈利性的工商企业等收走,其中的约20%(40%)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它们的盈利或利税。对于亿元医院来说,它们将为企业创造并实现千万元的利税。当然,医院的收入也是靠门诊和住院收入得来,包括公费、自费医疗等。它们也是经济大循环和宏观经济、市场消费的一部分。
    
  3.3 医疗卫生补偿的新思维 既然医院也是“准利税大户”,国家或社会对公益福利非盈利的医院,其补偿(分配、配置)也可羊毛出在羊身上,专款专用,即经济循环,用药厂、医疗仪器、卫生材料物资企业上缴的税反回来补偿医药卫生的公益福利缺口(政策性的亏损、欠账等),由其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等,确定分配比例,或与医疗行业(医院)的工作业绩建立关系,此法有很清晰的经济数量(计量)关系,比较方便、有理、可控。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取之与民,用之与民的社会补偿。
   
  从表面看,卫生经济学似乎不是以价格来决定医疗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但从深层看,医疗市场又是靠价格决定医疗过程和行为,并显示其医疗市场、医疗政策、制度、服务的合理性和经济运行效率,及其医疗工作态度、表现等。虽然医疗需求不是价格的函数,但是,供给还是价格的函数,与价格密切相关。通过需求量给出均衡量,就得到了均衡供给量,由此均衡供给量就可导出医疗卫生的“均衡价格”,从而形成了符合卫生经济规律的医疗卫生“价格中心”。因此,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可以理顺医疗卫生工作滞涩的经济关系:教育、培训、劳务、技术、风险、责任、服务和付出与收入分配、需求与供给、投入与产出、统计与财会、配置与效率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从而找到实现社会福利最佳化,社会补偿和有限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并最终改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表现,解决医疗行业(经济)不正之风等,变灰、暗、黑色收费为秀明,使患者更满意、更透明,关系更融洽。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100016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 邓宇 朱栓立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