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对策与方略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对策与方略(pdf)看病贵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解决看病贵问题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加大体制改革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实现在不断降低医药费用的同时,保持卫生事业稳定健康发展。1建立投资筹措机制,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为群......

点击显示 收起

 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对策与方略 (pdf) 

   看病贵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解决看病贵问题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加大体制改革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实现在不断降低医药费用的同时,保持卫生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1  建立投资筹措机制,不断加大卫生投入

    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政府应对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制定和提供制度的保障和财政的支持。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

    1.1  建立求实高效的政府投资筹措机制  (1)政府增加卫生投入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时机已经具备和成熟。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各级政府提高了对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对卫生投入,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公共卫生及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广大农村进行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对卫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因为公共事业投入欠账较多,一些长期形成的积累性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缴不起职工医疗保险金、新农合参合金的特困人口救助措施还没有落实到位;新农合资金筹措水平较低,救助共济能力不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还没有基本解决等。目前政府投资力度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制度化投资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税收增加,财力不断增强,为社会提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的公共服务的政治、经济条件已经成熟,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稳定、长效的医疗卫生投资与筹资机制是现实的需要。(2)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卫生筹资方面的事权划分必须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安排予以明确。通过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并加以贯彻落实,以确定地方政府的责任。中央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防止地方政府对卫生投资虚拟性承诺,通过中央和地方立法或制度安排,确保地方政府在卫生投资与筹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2  调整和改善政府投资结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基础仍然薄弱,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包办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没有能力满足全体国民免费的医疗保健需求。只能在现有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有重点地安排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使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1)突出重点,扩大政府投资和筹资规模,集中精力,凝聚财力,把试点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这一措施是解决亿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和途径。(2)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建设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目前,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距很大,普遍缺乏医疗设备和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条件简陋,难以为农村提供较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是新农合的基本载体和依托,没有基层卫生组织的发展,新农合就无法得到有效“承载”,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与新农合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我国的乡镇卫生院数量多、基础差,在短时期内难以做到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较为现实的办法是重点建设好乡镇中心卫生院。根据地理位置、医疗基础条件,平均2~3个乡镇确定一个中心卫生院,通过合理确定和划分地方各级财政投资比例和结构,采取逐级“钓鱼”的办法,集中财力,建设好一批中心卫生院,使其发挥辐射服务作用,承担区域医疗卫生工作任务。(3)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使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价廉、多功能的全科医疗服务。从而形成社区卫生机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协作、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市卫生体系格局。(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调整现有公立医院结构,改变多元分散的投资方式,扭转谁也吃不饱、饿不着的萎靡局面。各市县确立1~2所骨干综合医院作为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平价医院,医院建设、发展、人员工资等全部由政府财政划拨,实行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实行管理和控制,坚持保本或低于成本价运营,同时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为确实没钱看病或无主病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治,使之成为真正的平价医院。对现有其他公立医院推向市场,实行股份改制改造,使之成为独立运行的市场主体。如遇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院不能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政府以补贴的方式向其他医院购买医疗服务。

    只有采取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性战略,才能使政府在不需要增加太多投入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地激活医疗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卫生部提出的推行平价医院战略才有可能得以真正实施,而不必另起“炉灶”新建一批平价医院。

    2  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城镇医疗保险

    实践证明,只要多数百姓自费就医,看病贵就是难解之痛;只要多数医院通过直接向病人赚取维持运行的费用,看病贵就是社会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从根本上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1  实行层级、动态、累进化筹资方式,提高新农合筹资规模,增强医疗救助共济能力  现行的新农合试点,实行简单整齐划一、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的筹资方式,不利于调动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应该在保底封顶的前提下,合理确定2~3个层级,允许农民有差别地缴纳不同数量的参合金,既可确保农民享受到基本公平的医疗救助,同时又体现差别,使多缴参合金者多受益,从而调动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层级之间不是固定的,农民自愿可以从低层级到高层级,也可以从高层级到低层级,不同层级享受不同的报销比例。通过动态化管理,随着筹资规模的壮大,每3~5年国家财政补贴和农民个人筹资水平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档次,通过这种累进化的筹资方式,不断提高新农合的医疗救助共济能力,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实现有大病、无大灾,从而通过制度设计克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2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涵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及大部分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多数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基本没有参加,这种制度安排将导致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引导、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2)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城镇医疗保险试点;(3)对缴不起医疗保险金的下岗职工、低保人员、贫困人口建立基本医疗救助制度。

    3  整顿药品流通秩序,治理药品价格虚高

    我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监管难度大。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主因在于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价格因素,这是社会的广泛共识。解决看病贵问题,必须从药品和医疗设备入手,挤出各个环节的虚假因素和水分。

    3.1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控制新增企业数量  对生产企业新药定价应采取更加严格规范的审核、评估、定价制度,实行专家评议、社会听证、公示公告等措施,扩大新药价格的社会参与度。没有二类以上新药,达不到相当资金规模,不再审批药品生产企业,严格控制药品批发企业数量。

    3.2  修改新药认定标准,严格控制新药审批  改革现行新药认定标准和审批机制,实行更加严格、规范、科学的新药认定与审批办法。修改现行新药分类标准,对改变剂型、改药给药途径等不应作为新药认定,严格新药标准条件,通过制度设计,防范企业违规操作,确保新药审批公开、公平、透明。建立必要监督机制,防止部门权力滥用。

    3.3  在医疗机构推行使用药品通用名,限制药品商品名称  当前药品的商品名称十分混乱,五花八门花样翻新,以致于同一种药品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商品名称,已严重影响到临床合理用药和群众对非处方药品的选择使用,同时为医药商业贿赂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取消绝大多数药品商品名称的同时,允许保留药品商标,在外包装上严格限制商标的式样和字体大小。建议只允许Ⅰ类新药使用商品名称,其他药品一律使用通用名。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Ⅰ类新药数量很少,绝大部分都是Ⅱ~Ⅴ类新药和仿制药品,取消这些为数众多的药品的商品名称,允许其保留药品商标,不会影响企业对产品的宣传,不会影响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会影响企业新药的研发积极性。取消多数药品商品名称后,除个别Ⅰ类新药外,临床医生开处方只允许书写药品通用名称,在同一家医院里,同一种药品可以有几个不同的产地和厂家,至于使用哪个厂家的药品,把选择权交还给病人。可在医院药品划价窗口设置面向患者的微机,让患者了解同一种药品不同厂家的商标、价格等信息,自行决定使用哪一厂家的药品,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开方提成的弊端,从制度设计上解决这一长期形成而又难以克服的医院痼疾。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降低药品价格。

    3.4  降低大型设备诊疗项目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的许多地区大型医疗设备的保有量甚至已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一个县城内拥有2台以上CT已不在少数,在一个地市级的范围内拥有20台以上CT已相当普遍。这种争相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宝贵医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使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是造成看病贵的又一主因。只有大幅度降低医疗设备检查的收费价格,让购置医疗设备者无利可图或维持低成本运营,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盲目采购和引进。由于大型医疗设备购销环节的机制更加灵活,如可以分期付款、股份制采购、商业化投资等方式,使得有些医疗机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结果必然造成开单提成、滥检查,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其采购成本和赚取的商业利润及医院收益最终必然转嫁到病人身上。目前国家17次降低药品价格收效甚微,应该加大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费价格的调控力度,较大幅度降低其收费价格。与此同时,应适当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

    4  强化医疗质量监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规范医疗市场与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强化医疗质量评价与监督,维护群众经济利益与就医安全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有条件的逐步放开医疗市场,引导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形成自由竞争良性互动的局面,扶持和培育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

    4.1  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不分医疗机构隶属关系,强化全行业监督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把主要精力由办医院转到管医院、监督医院上来。通过开展医疗质量评价、个案医疗质量分析、病历书写规范评价、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手术质量评价、收费价格检查审计、行业作风评价等,不断规范医疗秩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行单病种质量控制与限价,同时坚决打击非法行医,取缔无证医疗机构,净化医疗市场。

    4.2  适时引导医疗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格局  在严格医疗市场准入条件下,逐步放开医疗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医疗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格局。实践证明,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作用既不可挑战,又不可缺位。但政府不是万能的,既不可能、也不可以取代市场的调节作用。只有彻底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的局面,使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断奶”改制,同时引进社会民间、外来资本,兴建一批民营医院,才能使医院有危机感,只有准入新的医疗机构,才有充分的竞争性。政府要为医疗机构间的公平、自由竞争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5  重视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得病或少生病,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改善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加强疾病发生规律的研究,控制重大突发传染病大面积流行。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传统疾病的预防控制,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加强中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中医中药。加强农村卫生技术队伍建设:(1)采取签订合同,定向培养的方法为农村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定向开设乡村医生专业大专班。(2)采取城市支援农村的方法,通过制度安排,让城市医疗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使卫生支农制度化。同时,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逐步落实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解决看病贵问题,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当前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高层对群众医疗健康和看病贵问题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热切关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与命题,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氛围。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为新一轮的卫生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同时,应当看到解决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看病贵问题就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和解决。

   (济宁市卫生局,山东济宁 272000)

作者: 张作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