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第6卷第3期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医院内部审计是现代医院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增强医院内部审计,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审计风险医院内部审计是指医院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医院内部审计是现代医院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增强医院内部审计,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医院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医院内部审计是指医院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本单位目标的实现[1]。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风险已成为医院内部审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要对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医院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针对我区医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和措施作如下分析。

    1  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1.1  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不少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曾是迫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比如二级乙等以上的医院应设置独立的与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部分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与监察合并。同时,有些医院领导不明白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没有把它有机地融入医院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监控的双重责任,这些都会使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1.2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1]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各个部门之间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有时也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而且医院内部审计一方面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职能界线划分不清。久而久之,内审便失去了独立性和权威性,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1.3  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现代医院的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活动,不仅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工程、法律、定量分析、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电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的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与日益发展的医院管理要求极不适应,直接影响到医院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内审人员普遍与社会的审计最新知识脱钩,又缺乏必要的培训,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薄,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1.4  内部审计面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医院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及内审面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内部审计的业务也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药品器械招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而是更多地向管理领域渗透,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转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内审业务的拓展,使得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更多,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1.5  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暂时还不是很健全、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致使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判断并解决。这一情况导致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然要借助大量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而个体主观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

    1.6  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本身隐含的审计风险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形成审计风险。一是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二是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选择认为对审计结论影响较大、成本较小的审计程序,而这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的程序被放弃,使审计结论出错,引起审计风险;三是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本身就蕴藏着较大风险。

    2  规避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及措施

    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我们只能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把它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机制保障  一是职责分离,任何一项审计业务必须经过两个人或两个部门以上来处理,才能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二是从审计组提交审计报告到作出审计决定阶段应有完善的“把关”程序。如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事项进行严格审核,进行集体讨论,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并作好有关的书面记录,降低审计风险。三是抓好执法检查和廉政回访工作。要检查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证据收集是否齐全,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合法,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救和纠正。

    2.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健全内审机构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内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与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防范。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医院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故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对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医院内部审计在高的风险上体现了应该存在也必须存在的价值,这将为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以及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自上而下的重要观念基础。

    2.3  抓好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确保审计人员不违纪、不违法、廉洁自律,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从而树立高效、优质、文明的审计形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正处于从行政型向服务型转轨时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习惯需要努力克服,尽快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

    2.4  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由主管领导直接分管  作为审计人员,应该定期与院领导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要使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健全独立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应建立健全专门的内审机构,配备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专职审计人员,提供专门的审计经费,使内审部门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内部审计一方面要有所作为,做出成绩,让领导和职工感受到内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多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做好内审工作打好基础,也为提高内审的权威性创造条件。

    2.5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法规和制度,定期开展内部管理审计  审计范围可涉及医院财务收支情况、物资采购的管理、各项医疗收费的监督,参与医院基建、维修的招标、议标及经济合同的签订,从可行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事前论证、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工作;甚至对新药的引进也可实施内部审计监督,为单位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信息,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只有这样,审计风险才能有效地降低。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2.


作者单位:(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孝感 432000)

作者: 汪利华,朱华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