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第7卷第6期

和谐医院的概念界定及构建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作为承载人民健康重任的医院,它的和谐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影响极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历史时期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认识及目前学界对和谐医院的含义探讨界定和谐医院的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医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树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作为承载人民健康重任的医院,它的和谐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影响极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历史时期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认识及目前学界对和谐医院的含义探讨界定和谐医院的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医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和谐医院;概念界定;构建

The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building harmonious hospital

    Juan Zhao

    Abstract  Harmony as an important thought i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s important institute for people's health and happiness, hospitals have great impact to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harmonious hospital including stable management, active culture,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social relationship. All those lay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and show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building harmonious hospital.

    Key words  harmonious hospital; concept; buildi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4,China

    Correspondence to:Juan Zhao,Email:joyzhaojuan@126.com 

“和谐”的内涵博大精深。从字面理解,有“禾”入“口”是为和,人“皆”能“言”谓之“谐”。前者关乎民生,后者则为民主。医疗卫生行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部门。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对医院而言就是要构建和谐医院。构建和谐医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1  和谐医院概念的界定

    1.1  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认识  和谐,是指事物、事情协调地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和谐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说,和谐已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的概念,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首先提出来的,并作为一个哲学范围加以研究。和谐的本质是“和而不同”,即有差异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的统一,这是和谐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从起源到目标,就是为了追求和谐社会。

    1.2  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所认为的和谐社会与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同一个意义的概念。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们来说,这种和谐社会还是一种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与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基本平衡、社会矛盾基本缓和、社会差别基本合理、社会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文化基本认同、社会保障基本健全、社会控制基本有效、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协调、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并和睦相处的社会。按照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和谐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体系中各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贯通的稳定状态。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成果。

    1.2.1  毛泽东同志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这个理想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保证。毛泽东一生中不断探索怎样在中国实现和谐社会取得过伟大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他在长期的探索基础上形成了系列的包括社会和谐的构建目标、构建主体和构建关键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强调,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必须学会使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及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直至今天,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2  邓小平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日趋成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物质基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 其战略重点是塑造高素质的人;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2]; 其目标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其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为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3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了明确思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命题,继续进行着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成果,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3]。

    1.2.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1.3  目前学界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占主体地位的非对抗性矛盾的各方能够良性运行、相互促进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不存在社会矛盾,但占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非对抗性矛盾,而且这些矛盾由于不是处于对抗和冲突之中,完全可以通过民主的、经济的、调解的非对抗形式解决,因而矛盾各方能够互相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各种矛盾不断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各方面利益关系均衡发展和协调相处的社会,这是保证社会活力永不衰竭的前提,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持久发挥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出现一些摩擦和不和谐因素,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5]。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要消灭矛盾,不允许各种矛盾存在,而是要正视矛盾,善于协调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在追求和谐中分析矛盾、处理矛盾,在协调多方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中不断求得新的和谐,从而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从心里感受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是幸福的,从而萌发更多的创造愿望,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

    1.4  和谐医院的含义  和谐,是一个涉及整个人类社会生活活动各个领域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范畴加以理解,但归根结底它是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医院而言,和谐是一种境界,对医院的要求就是医务工作者要以病人为中心,与人为善,员工之间、医患之间要和睦共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医院,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目前关于和谐医院含义的探讨很多,但一种较为主要的观点认为和谐医院的含义应该是在和谐社会的框架内,在医院特殊的环境中,规范行医过程,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医疗工作安全有序,医院发展前景广阔,职工之间、医患之间、医院社会之间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笔者认为和谐医院的含义主要就是指人与人的和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两个方面,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指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医患间的和谐两个方面,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主要是指医院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医院的和谐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医院内部和谐。二是医患关系和谐。三是医院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和谐医院不仅可以给医院带来声誉、名誉等方面的物质成果,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精神文明价值。和谐医院不仅有利于增加医院的创造力、凝聚力和价值认同感,也会使医院全体员工和患者在彼此信任、相互关爱中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使员工和患者体验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激发出永不衰竭的创造力。和谐医院是活力迸发的医院、和谐医院是公平的医院、是安定团结的医院、是民主与法治的医院、是各种关系协调发展的医院。和谐医院是医院的价值取向,是医院的“软实力”。

  2  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意义和谐

  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古人云,“和而不同”,和不是一团和气,而是有差别的谐调,和谐是一种气氛,和谐意味着秩序,和谐需要调节各种矛盾与冲突。社会主义和谐医院是指医院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是自身发展与群众需求、人才结构、专业技术、医务人员与患者关系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作为承载人民健康重任的医院,它的和谐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影响极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是实现医院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  在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之后,21世纪的管理将进一步向人性化管理迈进,通过管理者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实现医院全面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医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医疗秩序和医疗环境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让在医院就医的每个患者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医院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心平气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是增强医院创造力的现实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医院应该是个充满创造力、具有和谐医患关系、员工和睦相处、利益关系协调的医院。创造力是医院生命力和医院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卫生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智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医院创造活力。

    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和谐医院是建立在现代化的医疗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优质的服务为支撑。因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卫生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前提,也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2 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10-19(1).

4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2-19(1).

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3-10-14(1).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办公室,重庆 400014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