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第8卷第11期

老年护理医院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护工队伍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老年事业对护工的需求,为培育优质护工队伍提供依据。结果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目前护工队伍的质和量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差距甚远。结论护工作为护士工作的延伸,在为老年护理服务中起到了一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护工队伍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老年事业对护工的需求,为培育优质护工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书刊、护工资料、对护工进行调查和访谈、综合分析。结果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目前护工队伍的质和量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差距甚远。结论 护工作为护士工作的延伸,在为老年护理服务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护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准入制度不严、培训不到位、护工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必须建立统一的护工管理和监管机构,不断提升护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护理医院;护工;准入制度;培训;社会保障

 1999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截止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3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 2001—2020年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年均增长率3.28%, 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据上海人口计生委报告,2007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83万人,占总人口的20.80%。预测到2025年,上海人口老龄化比例将高达35%左右。 上海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且发展速度快,日常需照顾、护理的老人多。除了传统的居家养老外,那些年老体弱、机体功能退化引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入老年护理医院,他们的生活照料、基本医疗护理需要护工来完成。

  1 我国护理人员配置

  现状按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规定,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该是1:2,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4:1[2]。根据卫生部2007年对全国696所三级综合医院调查统计,平均为0.38:1,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仍没有达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例标准。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卫生人员数,医生为2,012,914人,护士为1,543,257人,医护人员比例为1:0.77。由于政府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医护比例倒置,护士严重短缺,原本由护士承担的一部分工作被护工所替代。护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过渡产物。由于护工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护工的流动性大,无法获取护工人数资料。

  2 护工

  护工是指在各级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医院中专门从事陪护病人,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医嘱、料理病人生活,经过培训具有一定的基本医学知识和掌握一定护理操作技能的卫生护理员。

  3 问题

  护工是各级医疗机构中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护士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在医疗机构及老年护理医院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到了弥补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3.1 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

  随着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护工这一新型的职业也逐步实施了“准入制度”。“准入制度”指护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获得“上岗证”和“健康证”并与用人单位的医疗机构签订劳动合同。虽然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对护工普遍实行准入制度,但执行不严。一般是交了培训费,参加简单的培训课,就能领到上岗证,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的根本没经过健康体检,用钱买来的健康证; 甚至有的护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上岗了,出了问题人一跑了之,受害的最终是患者。

  3.2 缺乏专门培训护工的学校和专门教材

  目前全国各地无一所专门的护工培训学校,无一本全国统一的专业的护工培训教材和足够的师资力量。据了解,上海护理学会从2003年起在全市成立了七个点对护工进行培训,上课内容仅局限于上海市护理学会和护理技能培训中心编写的一本《护工上岗培训手册》。由于培训的时间短、参加培训人员的基本素质低和受培训层面及深度等多方面的限制,护工对素质与行为规范、心理护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观察、常见症状及老年病护理等知识掌握肤浅,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生活护理状况。

  3.3 护工的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从事护工职业的人员主要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差,普遍文化水平低,基本医学知识少,极易发生因护理缺陷造成医疗事故。据报道,某医院有一例冠心病患者本来彻夜打鼾,护工无法入睡,有一天突然病人不打鼾了,护工便安心睡去,没料到第二天一大早发现病人已经去世,经检查是因呼吸暂停综合征死亡。如果护工懂点医学知识,就会提醒医生,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笔者对本院32名护工调查,高中学历2人,初中学历9人,小学文化程度21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就占到护工总数的65.6%,低学历甚至文盲在全行业护工人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4 护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护工的劳动关系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护工直接与用人的医疗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做得比较好的医疗机构能重视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二是护工与陪护中介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由陪护中介公司推荐给用人的医疗机构,他们的劳动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笔者单位护工的劳动关系形式属于后者。护工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劳动合法权益,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多次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和向领导反映,2008年9月,医院和中介公司同意协商解决,目前正在进一步协商中。维权的道路是漫长和艰难的。至于护工和病人家属之间许诺口头协议,他们之间属于民事关系,《劳动法》并不能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 护工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报酬低,有的甚至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无节假日,生活没规律,心理压力重。在缺乏社会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护工队伍不稳定性加剧,据某家医院2006年对60名护工的调查,半年内流失率为18.3%,这种现象在其他医院也极为普遍。护工的劳动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以及较低的薪酬,限制了高素质人员从事医院陪护工作,导致整体护工队伍层次较低,稳定性较差[3] 。

  4 对策

  4.1 严格用人单位护工

  “准入制度” 护工服务对象是患者,从事的护理工作含有一定的技术性,根据《劳动法》第六十八条“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规定,用人单位尤其是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护工“准入制度”,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虽然护工只是一个“过渡群体”,但是既然他们存在,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个行业规范起来。上海市闸北区政协委员徐靖建议,应当严格医疗单位护工“准入制度”。应实施护工健康年检制度和服务科室的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年度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者要重复培训,要有淘汰率。护工实际上承担了一部分护士的护理任务,使医院节约了护理成本,应把这部分节约下来的经费用于医院各科细化培训的补贴[4] 。

  4.2 建立专门的护工培训学校、统一教材和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

  建议由中华护理学会牵头组织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专门的护工培训学校,编制统一的《护工基本操作教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鉴定考核并颁发上岗证。护工培训学校应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可聘请身体健康、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曾从事过护士工作的离、退休人员充实师资队伍。

  4.3 提高护工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护工的整体素质远远不能适应老年病人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当务之急是加强护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素养,逐渐灌输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内容。从改变护工的服务理念开始,逐步转向系统的、完整的服务体系。

  4.4 建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管机构

  目前护工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以中介机构(家政公司)为主,医院职能部门(护理部门)为辅的协作管理机制。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护工的行业管理,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护工管理的问题[5]。护理工作本来就是医院的事,护工从事的工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行业性,应该由医院直接管理,这也是让医院回归公益使护理工作走向正轨的关键。医院与企业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它承担着人道主义义务和社会的责任。医院对护工既要有监督权又要有管理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各用人单位护工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对无证的“黑工”要加大处罚。

  4.5 建立健全护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护工作为一个劳动群体,用人单位应按国家的《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规定,与护工签订劳动合同。护工的收入不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按有关规定给予缴纳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等[6]。这也是稳定护工队伍的关键。

  5 小结

  在目前我国未实行卫生护理员制度、护士短缺的情况下,必需建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制订出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来培养现有的护工队伍,提高护工的整体素质,适应老年护理的需求。经过培训的护工充实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后可将护士从繁重的非护理劳动中解脱出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7]。

【参考文献】
   1 张慧清,申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28.

  2 何敏.我国护理人员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护理管理杂志,2008;8(3):21.

  3 郭斌宏,刘丽芳,张丽君,等.综合干预提高专职陪护人员自我防护认知水平效果的研究.上海护理,2007;7(4):12.

  4 徐靖.别把护工当“全能运动员”.新民晚报,2008-9-2(A3).

  5 陆蓬,王现.建立医院护工规范性协作管理机制的探讨.上海护理,2006;6(增刊下):202.

  6 熊仿杰,袁惠章.老年介护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25.

  7 杨青敏,刘伟.病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与对策.上海护理,2007;7(5):24.

作者: 曹 萍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