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2年第10卷第2期

浅谈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之前被视为不可治愈的疾病现在已经能够达到完全康复或寿命得以延长。这是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然而,人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尝到了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中逐渐缺失的苦果。“医学技术主义”趋势在医疗领域日益凸显,医患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之前被视为不可治愈的疾病现在已经能够达到完全康复或寿命得以延长。这是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然而,人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尝到了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中逐渐缺失的苦果。“医学技术主义”趋势在医疗领域日益凸显,医患关系被物化,进而出现了“只见机器不见人”的尴尬现象。医学在本质上不能脱离人文精神而独立存在,甚至可以说人文精神才是医学真正的灵魂。因此,只有唤回日益失落的医学人文精神,才能还原医学的本质,实现医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  现代医学技术;人文精神;技术主义;医学本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the medical field has been changed, many were seen as an incurable disease will now be able to achieve full recovery or life prolong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ought good news to the human society, people enjoy it ,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n imperceptible in a taste of the humanities spirit in the medical practice gradually missing bitter fruit. "The medical technology socialist" in the medical field trend is highlighte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materialized, and then appear " See machine disappear a person " awkward phenomenon. Medical essence can't exist independently without the humanistic spirit , even humanistic spirit is the real soul of medicine. Therefore, only call the medical humanities spirit return, reduce the essence of medicine , and realize the true value of the medicine.

  Key words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humanistic spirit; technology socialist; medicine essence

  医学的结构似一个“人”字,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音,给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医患关系的物化、医患双方不断升级的矛盾冲突,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1医学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思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现代的人文本质上是一种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个三维坐标系,在重视生物因素的前提下,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他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样,呈现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不仅只是作为健康与疾病载体的人体,而是现实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了。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注重对人类的关怀,医学人文精神也就应运而生。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1]。医学担负着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理念。医学按其使命来说,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医学与其他科学不同,其他科学虽然也是为人而存在、为人服务的,但只有医学不仅与一切人有关,而且与一切人的生命全过程有关 [2]。 我国自古就有“医者父母心”之谓,唐代伟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的序言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道出了生命无与伦比的宝贵,更显示了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

  2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

  近些年来,由于大量高新技术被运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越来越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于是乎“技术至上论”导致医学离人渐行渐远,对医生的思想行为及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出现部分医务人员治疗疾病时只看到所要治的“病”,把“病”和人分离,冷面对待病人,病人姓名不知、年龄职业不问、家庭情况不晓,心理社会因素置若罔闻、片面强调技术,认为只要医术高明,就能帮病人解除病痛,其他问题必然迎刃而解,漠视病人的感情、心理。病人成为各种病因、症状、体征等词语的集合,病痛被转化为检验单上的数值和各类影像图片,完整的个体由此简化成为一部可以拆卸、组装和置换零件的肉体机器[3]。 因此,高科技离临床医学越来越近,医务人员在情感上却离病人越来越远。美国社会学家沃林斯基指出:“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医学用技术手段而不是用人类学的(或整体论的)手段,来治疗完整的人,这是科学的碎片式方法的精致产物[4]。” 医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却逐渐导致了医学陷入人文精神迷失的困境,医学曾经拥有的人文性、个体性被逐渐淡化,不再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所说的“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最突出、最直接的矛盾反映在医患关系的物化中。医患关系的物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纯技术对病人的物化。这种意义上的物化是指医疗仪器、诊治设备等物的因素介入到医患关系中,从而使物化工具代替了医生的部分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医患关系中纯粹的人-人的关系变成了人-物-人的关系,这样,医生与患者的思想、感情交流由操作与被操作的关系所代替,患者与医生的情感距离也加大了,病人的人格尊严因此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二是医疗行为的纯经济利益化[5]。原本那种为民服务、同情患者的精神逐步被一种追求权力、社会地位和经济补偿的所谓专业化所替代,原本圣洁、高尚的医学领域受到了市场化过程中经济主义负面影响的冲击。在经济主义的价值导向下,不必要的昂贵仪器设备的特殊检查泛滥、过度医疗、收受红包等一系列不端行为屡见不鲜。这种行为既违背了“仁心仁术”的宗旨,也大大降低了医生的价值,掩盖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辉,与古代医者“但求世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的高尚医德形成鲜明的对比。

  3重塑医学的人文

  本质首先,必须从国家和社会上重视,改善现实医疗卫生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超负荷运转等现状,把医务人员从过度紧张、过度劳累的境况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良好的心态和心情去工作,去面对患者,渐渐释放出人的本质中最温暖、最炽热、最真挚的东西——情感[6] 。树立人文精神的职业意识,爱患者、同情患者的人文关怀,重新认识医学的本质和价值。当医务人员对病人产生同情之时,医患之间产生情感的互动,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关心病人,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把救死扶伤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天职。医学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医学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才能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医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医学既具有科技的一般属性,又具有特殊性。因此,无论发展到什么层次,都不能忘记医学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都需要人文精神的沐浴。医学应当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撒拉纳克湖畔富有哲理的名言彰显的是医者对医学职业的信仰,是白衣天使的职业灵魂。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亦有这样精彩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这是医学所需的谦逊态度,深刻阐述了医者必须同时具备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那些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无不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乃仁术”的人文理念,处处闪耀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辉。医疗的目的是治疗人还是治愈人?如何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与人文精神之间保持平衡,是现代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严肃问题和重大挑战。医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灾难,唯有深刻的理解和珍视医学中人文精神的本质和价值,才能确保医学真正沿着造福全人类的道路前进。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对人的爱和关怀;医学不仅要始终盯住病魔,更要正视呻吟在痛苦中的人;医学要理解技术先进、仪器精密能够做到的,并不都是人类本身所需要的,也不都是合乎医学自身逻辑发展的[6]。 医疗技术是有限的,它再发达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对生命的救助却是永恒的。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美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佩里格里诺对医学中的科学与人文曾有过深刻的见解:“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医学被视为道德事业,医学中所有艺术与科学归根结底还是为特定的病人作出“善”和“正确”的决定。因此,优秀的医务人员,应当是集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身的医者。他们对生命心存敬畏,对病人的疾苦感同身受,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全面照护,让病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处处感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沐浴,因而广受病人的爱戴。一直致力于医学人文方面研究的学者王一方先生曾有这样的论述:“病人的世界被漠视、被歪曲,仿佛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是借着病人躯体而来的那个病理过程。于是,许多病人怀念起百年前技术尚不发达的温情时代,其实,这不是正确的选择,技术本身无错,知识也无错,错在技术与知识的运用之中缺乏人性的缀连,缺乏生命感的滋润,也就是说缺乏医学人文学的眷顾。在中国,现代医学的蛮性在于缺少爱与智,知识的攀援与技术的操练才显得十分的匠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技术水平不低的医生,虽然医术高超,但态度冷漠,语言生硬,给病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即使帮病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却无法弥补病人心灵受到的伤害,久而久之,患者都被吓跑了,甚至有时还因此引起医患纠纷。而一些医疗技术水平并不十分高明的医生却往往能够吸引病人,究其原因,是他们对病人态度和蔼、会认真地听病人的讲述,会把病人当成朋友看待、会与病人聊天、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对病人的关切之情,让病人感受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心为病人好。这种情况下,很多病人就会认为这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小错误或偏差,病人也会原谅。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如同他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能伤人。而医者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有如成本最低的良药,不仅有利于医患沟通,而且还会产生奇效,往往能给病人带来心灵的抚慰、希望和信心,能够调整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惧怕心理,有时甚至能缓解病情。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吴阶平也曾说过“一个医生首先要学会说话”,大医学家都把语言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很值得我们思考。而在现实的医疗实践中,医生要把话说好却又并非是简单的几句客气话就能做到的,真正怀有仁爱之心,把人文关怀融入语言里、落实到行动中才是根本前提。现代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务人员医学技术事业的精神支柱,只有唤回失落的人文精神,由内而外完成思想的自我蜕变,才能还原医学的人文本质。

【参考文献】
    1陈维进,李丹.试论医学人文精神.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6(3):28.

  2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与哲学,2003,24(3):5.

  3李静超.论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2):62.

  4皮湘林,王伟.试论医患关系视角中的医德情感.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58-59.

  5张君.试论医德情感在医学人文精神提升中的作用.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6(3):29-30.

  6张玉龙.论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构建.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5):50-51.

作者: 龚赛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