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

井穴放血法在急救中风中的研究意义及展望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井穴放血法是中医传统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用于中风的急救,操作简便,作用迅速,在中风“预防干预窗”和“超早期治疗干预窗”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应进一步从急性脑卒中缺血性损伤和热损伤多角度开展其干预机制的研究。【关键词】井穴放血法。中风急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井穴放血法是中医传统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用于中风的急救,操作简便,作用迅速,在中风“预防干预窗”和“超早期治疗干预窗”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应进一步从急性脑卒中缺血性损伤和热损伤多角度开展其干预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井穴放血法;  中风急救;  研究意义;  研究展望
         
  中风病是临床重大难治性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也相当严重,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是国际范围内医学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本文从中医特色的刺络放血治疗手段出发,分析其在急救中风中的研究意义与发展前景。

  1  研究意义

  中风病以缺血性脑损伤为多见,现已知局灶性脑缺血是由严重缺血的中心区和处于低灌流状态的缺血半影区组成,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中心区内所有脑组织出现坏死,故任何治疗措施均无反应。而缺血半影区虽血流量减少,但其组织结构完全及保持正常离子平衡,如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再适当恢复血液供应,在急性阶段至少能恢复突触传递功能,则可避免演变成梗塞中心区,反之,则发展成为中心区的一部分。然缺血半影区仅存在于缺血后早期,研究资料表明在1~20h以内[1] 。故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治疗,首先应尽早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给,保护缺血半影区、阻止缺血性损害的发展,使梗塞区不至于扩大,以利于神经功能的代偿和修复。然而从目前国内外对中风病治疗措施的研究来看,大多注重中风后遗症治疗的研究,对初发病急救措施的研究重视不够,研究者较少。许多中风患者由于发病后急救不及时或急救措施不当,脑细胞在短期缺血缺氧后形成不可逆损伤,最终造成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研究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保护脑细胞,最大可能地减轻中风后遗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即是很有希望、值得研究的急救措施之一。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具有泻热消瘀、活血通络,开窍启闭、护脑醒神等功效,为中医传统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此法简便易行,在我国已经试验式地使用达千年之久,但对其作用机理不甚了解,这就妨碍了它在临床急救上的推广应用。我们的前期工作结果表明[2~9],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脑血流有良性调整作用,可明显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急性缺氧状态,缓解乳酸堆积造成的酸中毒,降低活性CaM含量,减轻因胞外K+、Na+失衡引起的毒性脑水肿的发展,从而阻止脑内不可逆损伤的发展,起到保护脑细胞、急救中风的作用,该法的及早应用,在中风“预防干预窗”和“超早期治疗干预窗”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预后,故很适用于中风初起的急救。因此,挖掘此特色疗法,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使之更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是有重要意义的。

  2  研究展望

  缺血半影区是兴奋性毒性、梗死灶周围去极化、炎症和凋亡起作用的地方,也是目前所有治疗方案的靶标。如同其他治疗一样,针刺对梗塞灶中心区坏死的神经元无逆转能力,早期进行针刺预防及治疗以挽救周边神经元的功能、限制和缩小梗塞灶范围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关键所在[10],对中风初期患者尽早施予井穴放血处理的意义也在于此。c-fos属于即早反应基因家族(immediate earlygenes ,IEGs),它的表达是机体受到刺激后所能观察到的基因活动的首批变化,是神经元被刺激激活的“第二信使”与目的基因表达之间的信息传递媒介,因此常被作为特定刺激条件下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标志[11]。晚期目的基因Bax(促凋亡)、bcl-2(抗凋亡)在发生细胞凋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是否发生凋亡是由细胞内促凋亡因子和抗凋亡因子之间的平衡来决定的。抗细胞凋亡成员与促细胞凋亡成员之间的比例决定了细胞是否对近端的凋亡信号刺激发生反应[12]。故观察即早反应基因c-fos与晚期目的基因Bax、bcl-2的表达情况,可了解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缺血半影区内脑细胞的存活和凋亡状况。神经营养因子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时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有实验证实,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作用[13]。但是c-fos与bcl-2的表达增强是否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增强有关?彼此表达特点如何?井穴放血法若上调c-fos与bcl-2的表达,是否启动了内源性的神经营养保护机制等等,值得研究。故应继续开展井穴放血法对急性脑缺血缺血半影区c-fos、Bax、bcl-2与神经营养因子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影响的研究工作,以考察井穴放血法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
  
  急性脑卒中时,脑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神经功能缺损,这其中也往往伴随着发热、脑高温的热损伤在内,近年人们已对缺血损伤伴发的热伤害给予了关注。临床上已观察到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脑缺血后高温。Georgilis等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中37.6%的患者出现脑卒中后高热,其中22.7%伴有明显感染,14.8%的患者未找到明确的感染灶[14]。Reith等观察了起病6h的脑卒中患者,结果发现低体温者占11%,正常体温者64%,体温增高者25%[15]。Castillo等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72h的患者,60.8%出现缺血后高体温,其中57.6%的患者有明显的感染征象[16](已知脑缺血后高温大多与并发感染有关,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找到确切的感染源)。 脑缺血动物实验结果也显示,缺血后可出现高温现象。脑缺血后高温或缺血后延迟高温不仅加重缺血组织局部的损害,而且还扩展到脑缺血时未受到损害的区域,使一些治疗脑缺血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失效。脑缺血后高温对预后的影响极大。Castillo发现常温组患者死亡率为1%,缺血后高温组患者死亡率达16%。缺血后高温有多种不良反应,能促进氨基酸递质的释放、使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传导、促进神经元的坏死、使脑梗死的面积扩大、进一步加重脑缺血损害等等。目前认为,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脑缺血后高温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相互作用,最终影响脑缺血患者的康复和预后[17]。缺血性脑损伤后自由基、一氧化氮(NO)、兴奋性氨基酸(EAA)及炎性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参与了缺血后的病理损伤,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对缺血后脑高温诱导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多和热应激蛋白表达增多已获证实[18~21],那么一氧化氮及炎性细胞因子是否在急性脑缺血中介导了缺血与高热的双重损害作用呢?值得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是一种重要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并介导了脑缺血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聚集和浸润,参与了缺血后的病理损伤。故以热应激蛋白、白细胞介素-1β、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为指标,考察其在脑缺血后热损伤中的作用及井穴放血法的干预作用,可考察井穴放血法在缺血性脑损伤合并热伤害过程中的脑保护机制。
  
  我院课题组在前期已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对井穴放血法改善中风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状况、改善脑生化的作用及机理有了较系统的认识[22]。近期的研究还表明,针刺“井穴”后,可使MCAO模型大鼠缺血区皮层脑组织的c-fos蛋白和HSP70蛋白的表达增加,从而在脑的缺血性损伤早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脑组织,减缓了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进展,抑制了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脑组织[23,24]。进一步加大从分子水平阐明其机理,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急救中风,减轻中风后遗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急救意义提供理论依据,必会对临床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志强.缺血半影区.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5):  316.

  2   周国平,徐汤苹. 手十二井穴放血对脑缺血家兔脑血流图影响的初步研究. 天津中医,1989,(5):22.

  3   徐汤苹.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1991,(1):33-34.

  4   郭义,张艳军,王秀云.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5,11(6):21-23.

  5   马岩番,郭义,王秀云,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钙调素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针刺研究,1999,24(2):105-107.

  6   郭义,周智良,周国平,等.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7,16(2):11-12.

  7   郭义,胡利民,张艳军,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胞外Ca2+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6):48-50.

  8   马岩番,徐汤苹.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K+、Na+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中国针灸,1997,(9):562-564.

  9   马岩番,郭义,徐汤苹,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氧分压影响的动态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40-42.

  10  张京钟,施静,刘晓春,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Bax,Bcl-2表达的影响.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10(1):27-31.

  11  陈宜张.分子神经生物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43-47.

  12  吴坤,赵艳.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24(3):134-138.

  13  袁琼兰,蓝顺清,李瑞祥,等.c-fos和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的神经元表达特点.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1):77-81.

  14  Georgilis K,Plomaritoglou A ,Dafni U, et al.Aetiology of fev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J Intem Med,1999,246:203-209.

  15  Eeith J, Jorgensen HS, Pedersen PM,et al. Body temperature in acute stroke: relation to stroke severity, infarct size, mortality, and outcome.Lancet,1996,347:422-425.

  16  Castillo J, Davalos A, Manrrugat J,et al.Timing for fever-related brain damag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1998,29: 2455-2460.

  17  张洪,梅元武,孙圣刚,等.脑缺血与高温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5):305-307.

  18  邱小鹰,梅元武,胡波.脑温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2):78-80.

  19  袁志强. 热休克蛋白—细胞的内源性保护蛋白.生命的化学.2001,(6):503-505.

  20  邬堂春.热应激蛋白研究的进展与前景.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1):6-7.

  21  许贞峰.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6):327.

  22  Wang Xiuyun(王秀云)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about the efffect of blood  letting of Jing-points on cerebral blood flowin stroke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its mechanisms in the rabbit.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 12(4):12-17.

  23  王秀云.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层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上海针灸杂志,2004, 12(23):39.

  24  王秀云. 井穴放血法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天津中医药, 2004,(2):123-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271641)

  作者单位: 300193 天津,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

  (编辑:宋  冰)

作者: 王秀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