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代谢(异常)综合征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方面对该病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治疗时一方面要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抓住其共同病机特点从整体观高度进行把握,同时又必须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分析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具体病机,灵活地进行辨证论治。只有这样才能既把握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代谢(异常)综合征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方面对该病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治疗时一方面要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抓住其共同病机特点从整体观高度进行把握,同时又必须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分析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具体病机,灵活地进行辨证论治。只有这样才能既把握其规律性,又能处理好病变过程的复杂性,使中医药在防治这一威胁现代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中医学;病因病机

      代谢(异常)综合征,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种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病紧密联系的疾病状态,它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低纤溶、微量白蛋白尿等的综合。代谢综合征的终点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脑缺血发作、脑卒中、间歇性跛行等。中医古代无此病名记载,但该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心血管及相关疾病防治的重要问题,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助于深化对该病的认识,对于发挥中医药优势防治危害人类健康的现代疾病,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1988年,Reaven首次提出X综合征的概念,主要内容有:(1)胰岛素抵抗引发的高胰岛素血症;(2)糖耐量降低(IGT);(3)脂代谢异常,主要有血甘油三酯(TG)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4)高血压。后来的研究发现,由于其与多种代谢性相关疾病关系密切,1997年Zimmet等主张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这一名称,并作了工作定义:糖调节异常或糖尿病及(或)胰岛素抵抗,并伴有下列二项或二项以上的成分:血压≥140/90mmHg;血浆TG≥1.7mmol/L及(或)HDL-C下降(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中心型肥胖(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及(或)体重指数(BMI)>30kg/m2;微量白蛋白尿≥20μg/min或白蛋白/肌酐≥30mg/g。

     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 Ⅲ)提出MS的诊断标准为:符合以下3个或3个以上条件者即为MS。(1)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2)TG>1.69mmol/L;(3)HDL-C:男性<1.0mmol/L,女性<1.29mmol/L;(4)血压≥130/85mmHg;(5)空腹血糖≥6.1mmol/L。

     在代谢综合征(MS)这一概念提出前,由于对其发病的本质认识不深,由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些重要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冠心病及脑卒中等都被分割成独立疾病对待,更没有意识到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MS的病理基础是机体对胰岛素作用发生抵抗,其主要的代谢紊乱是胰岛素介导的糖、脂代谢的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压、纤溶异常,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2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患者多数无特定主诉症状,少数仅有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胸胁胀满等。西医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中医古代虽无此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该病属于中医消渴、眩晕、痰湿、瘀血等范畴。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代谢综合征属于内伤杂病,其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饮食、劳逸和情志因素等有密切关系。目前的研究也证实,代谢综合征属于多源性疾病,主要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精神状态不协调(紧张、抑郁、焦虑等),生活方式不科学(缺少合理的运动、起居无规律等),肥胖,年龄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致病。

    2.2  代谢综合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现代研究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理为机体对胰岛素作用发生抵抗,影响了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已证实,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升高是“痰浊”特有的重要生化指标。中医学认为人体水谷精微等能量代谢的正常,与脾、肾、肝三脏的功能密切相关,三脏功能失调是代谢综合征病机之本。

    2.2.1  脾失健运,痰浊内蕴  《诸病源候论》指出:“脾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有痰饮也。”《景岳全书》进一步阐述:“夫人之多痰,皆由中虚使然,果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化尽,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则但血气日消,而痰涎日多矣。”此处之痰泛指广义之痰,其病理状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脂代谢紊乱相似。脾失健运,不能将纳入之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加之运化功能失调,则痰浊内蕴。

    2.2.2  肾气衰弱,水津不布  肾为阴阳之本,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等导致肾气不足,则各脏腑功能均会减弱或失常。《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在水液代谢的全过程中,肾的气化作用贯穿于始终,若肾气衰弱,气化功能失常,则肾与膀胱的开合失度,脾、肺、三焦的功能亦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升清降浊功能紊乱,使水津不布或水液内停,生成痰浊。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

    2.2.3  肝失条达,疏泄紊乱  中医认为肝与情志活动,气血的运行,饮食的消化、吸收,津液的宣发、输布和排泄都有密切的关系。《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肝气条达,疏泄正常,不仅能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同时还能分泌胆汁,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若肝失条达,水津输布和代谢功能减弱,凝聚成痰,酿成脂膏,加之血行不畅而成瘀,气滞血瘀,必致痰瘀胶着互结,因此,周学海则进一步指出:“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膨胀、痞满、积聚、眩晕……,皆肝之不能舒畅所致也。”

    2.2.4  痰瘀阻滞,变证多端  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中心性肥胖,中医素有“肥人多痰”之论,认为“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年老气虚、饮食劳逸和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肾气不足、气化无力,肝失条达、疏泄紊乱等脏腑功能的破坏,而致湿聚痰凝。痰乃津液之变,瘀乃血液凝滞,由于津血同源,因此,痰与瘀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可以互相转化,临床常常可见因痰致瘀或痰瘀互结的情况。正如《外证医案汇编》所言:“流痰……蓄则凝结为痰,气渐阻,血渐瘀,流痰成矣”。《血证论》也指出:“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然使无瘀血,则痰气自有消溶之地”。

    中医学认为,痰浊和瘀血均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但一旦在体内产生后,又能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引起脏腑、组织新的病理改变,形成各种不同的病证。在代谢综合征的演变过程中,痰瘀阻滞是各种变证(如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冠心病、中风等)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正确把握这一病机环节,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分析,我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脾肾虚损和肝郁气滞等脏腑功能紊乱的关系密切,痰瘀阻滞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影响该病发展演变的关键病机环节,代谢综合征虽然变证多端,但其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因此,我们在临床论治时,一方面要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不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病症,而是抓住其共同病机特点从整体观高度进行把握,在整个治疗阶段同时兼顾扶正与祛邪。另一方面,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分析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具体病机,灵活地进行辨证论治。只有这样才能既把握其规律性,又能处理好病变过程的复杂性,使中医药在防治这一威胁现代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和作用。

    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

  (编辑:宋  冰)

     

作者: 彭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