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6期

藿朴夏苓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藿朴夏苓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研究(pdf)【摘要】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对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的中老年患者异病同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患上述4种疾病的患者,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进行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所有降压、降糖、消炎利胆、扩血管等中西药物,对主诉头晕、腹胀或腹痛、口干口苦......

点击显示 收起

  藿朴夏苓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研究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藿朴夏苓汤对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的中  老年患者异病同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92例患上述4种疾病的患者,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  进行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所有降压、降糖、消炎利胆、扩血管等中西药物,对主诉头晕、腹  胀或腹痛、口干口苦、胸闷心悸、胃纳等临床表现及血压、静脉空腹血糖、副反应等进行记  录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压、空腹静脉血糖变化,治疗2周后作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较前明显下降(P值<0.01),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  照组。    结论    藿朴夏苓汤加减对同时患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  有  异病同治的临床功效,且疗效优于多病多药合治。同时避免了多种药物同时治疗所带来的副  反应增加,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藿朴夏苓汤;  异病同治;  老年病;   中医治疗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等常在同一患者  中出现,使该类患者不得不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长期多种药  物同时治疗其疗效及安全性也遭到质疑。笔者自2001年4月~2006年7月,对92例门诊和住院  患者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对其主要临床表现头晕、腹痛腹胀、口干口苦、胸闷心悸、胃纳  及血压、血糖变化、副反应等进行观察以探讨异病同治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1年4月~2006年7月浦东新区中医院住院及门诊患  者92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系一人身患高血压  、糖尿病、胆石胆囊炎  、缺血性心脏病等4种疾病。并分别符合下列诊断标准: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  水平定义和分类;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胆石胆囊炎的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加上B型超声波确诊。(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低于13×109/L,中性粒细  胞低  于90%以下。空腹静脉血糖在7.0~16mmol/L范围内。(3)排除标准:合并心肌梗死或/  和室性心律不齐、急性胰腺炎、急性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7例  ,男16例,女31例;  年龄58~  76岁,平均(61±3.5)岁,病程2~8年,平均(4.2±3.7)年。对照组45例,男16  例,女29例;年龄55    ~74岁,平均(60±5.4)岁,病程2~9年,平均(4.5±3.2)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藿朴夏苓汤加减方为基本方,由藿香10  g,厚朴10g, 姜半夏10g,   茯苓30g,苡仁30g, 黄芩15g,  茵陈30g,  赤芍15g, 莪术10g,  广木香10g,   陈皮10g,甘  草5g等12味药物组成。若伴便秘加三棱10g,腹泻加防风10g,葛根30g,大腹皮30g,以炒白  术15g易莪术。腹胀甚加苏梗10g,枳实10g,每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min。共取汁45  0ml,餐后2h口服,150ml,每日3次。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  片1#, 每日3次,降糖药格列吡嗪片5mg, 每日3次,扩张冠脉药麝香保心丸2#,每日3次,消炎利胆药消炎利胆片2#,每日3次等4类药物。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自拟标准,针对患者主要症状头晕、腹痛或  腹胀、胸闷或心悸、  口干或口苦、胃纳等5方面按照表现轻中重进行记分。头晕: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记2分;  中  度:不能独立步行记4分;重度:无法站立记6分。腹痛或腹胀:轻度:不影响日常生活记2  分;重度:生活不能自理记6分。介于轻重之间者记4分。胃纳:较病前减少1/3记2分,  减少1/2记4分,减少3/4以上记6分。胸闷或心悸:轻度:不影响生活记2分,影响生活但未  出现心功能不全记4分,伴心功能不全记6分。口干口苦:轻度,稍有口干口苦感觉记2分,明  显口干口苦记6分,介于两者之间记4分。各类临床症状消失者记0分。记录治疗前后上午血  压、空腹静脉血糖、心电图改变情况:根据血压轻中重度分别记1、2、3分,正常记0分。血  糖7.0~9.0mmol/L记1分,9.1~12.1mmol/L记2分,12.1以上记3分,血糖正常记0分。心电图提示心肌  缺血记1分。伴心律失常记2分,心功能不全记3分,正常记0分。据此标准计算两组治疗前后累积  总分的  平  均分值。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评分的累积平均分值低于治疗前的85%以上,2个月内无复发  。  有效:主要症状的累积平均值低于治疗前的50%以上,2个月内复发不超过1次。无效:主要  症状的累积平均值改善达不到以上标准者。副反应按出现反应的人次统计。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均  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心电图变化比较  见表2。

    2.  3  两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心电图变化比较  (略)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比较  (略)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3  讨论

  当今世界上慢性疾病比急性疾病多,中老年患者中,一个人同时患有2~3种或4~5种慢性  病  者不少[1]。高血压、糖尿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等4种疾病属中老年常见  病、多发病  。且常见4种疾病集于一身。此类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消炎利胆药、扩血管药,  对患者经济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况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其疗效及安全性也遭到质疑。老  年人中由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并且由于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征  象不显著,常被发现得较晚或被认为是多种病理状态的混合而耽误治疗[2]。多种  药物同时  服用其疗效是否相加或相拮抗,副反应相减或相加甚至产生新的毒素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难怪许多患者发出看了许多病,服了许多药病却不见好反倒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抱怨声  。  临床上一种疾病发生急性变化,而其他疾病也同时随之加重的情况也屡有发生。而多种疾病  多种药物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又常使医患双方感到困惑。能否研制出具有多靶点多功效  的药物必然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藿朴夏苓汤来源于清代石寿棠撰写的《医原》。主治湿温,湿胜热微,身热不渴,身体  倦怠,胸闷口腻,苔腻脉滑。具有清利上中下三焦湿热之功。主药藿香、豆豉芳香宣透化肌表  之湿,厚朴、半夏苦温燥湿,并有芳化之效。赤苓、苡仁、猪苓、泽泻淡渗利湿。本方集芳  香化湿、苦  温燥湿、淡渗利湿于一方以使表里之湿内外分解。笔者以为患上述四种疾病者多属痰湿之体  ,形  体丰盛之中老年人。痰湿日久化热,临床每见湿热俱盛现象。热胜伤津,糖尿病又常见脱水  征,故在本研究中笔者对藿朴夏苓汤原方进行了加减化裁。减去原方中的利湿药猪苓、泽泻  ,  发表药淡豆豉,酌加清热燥湿的黄芩,利胆的茵陈,促进胃肠蠕动的莪术、广木香、陈皮,  凉血  活血的赤芍,破血行气的三棱、莪术,再酌加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除湿,行气活血  ,健脾  利胆之效果。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究其疗效机理,可能与活血行气促进和协调了胃肠及胆道  括约肌运动功能及改善了脉管系统的微循环,进而促进胃肠激素等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分泌有  关。从而使头晕、胸闷、心悸、腹痛、腹胀、口干苦等诸症明显改善。至于降压、降糖,改  善心肌缺血  的原因,可能也与前述因素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藿朴夏苓汤加减对同患高血压、糖尿  病、胆石胆囊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有异病同治的良好疗效,副作用发生人次显著低于对  照组,本研究是中医治病整体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探索异病同治方案的一种尝试。至于具体  药物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许自诚.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病的思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13(6):352.

    2  宋文宣, 李杨,  孙玉安,等.实用内科药物治疗学.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0,12.   

    作者单位:201200 上海,上海浦东新区中医院内科 

   (编辑:张  彦)   

作者: 梁凤凌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