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2期

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糖脉康在2型糖尿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人20例(对照组),2型糖尿病40例(糖尿病组),测定两组人群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糖尿病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糖脉康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糖脉康在2型糖尿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20例(对照组),2型糖尿病40例(糖尿病组),测定两组人群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糖尿病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糖脉康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经糖脉康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且该作用与血糖下降程度无关。结论 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不依赖于血糖下降。

【关键词】  糖脉康 炎症因子 2型糖尿病

   近几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与炎症反应的研究较多,认为2型糖尿病同动脉粥样硬化一样,是一种亚临床炎性疾病,其炎症因子主要集中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研究发现经严格控制血糖,大血管并发症下降并不明显,分析其原因,炎症反应可能是其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的抗炎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2006年12月~2007年6月门诊患者,其中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男女各10例,年龄(48±6.5)岁;2型糖尿病40例(1999年WHO标准),男24例,女16例,年龄(50±6.5)岁,其中25例为初发病例,另外15例病程在1年以内,所有病例均进行心电图、心脏二维超声、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未见异常。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糖脉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糖脉康治疗组在坚持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调整饮食、合适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加服糖脉康颗粒5g,tid,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12周。观察期间无感染、无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病史,无各种应激病史,观察期间均不加用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类固醇、非类固醇抗炎制剂。

    1.2  方法  空腹状态下采静脉血标本,一份当日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血糖血脂检测,一份测定胰岛素水平;另一份取2ml静脉血标本离心分离取血清1ml放置-20℃冰箱内备检。糖尿病患者当日取末梢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CRP由美国Beckman公司array360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TNF-α及IL-6测量仪为GC-1500γ放射免疫计数仪;血常规由美国Counlter-Gen.system 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值以x±s表示,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相关资料对照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糖尿病组临床相关资料如表1所示。

    以对照组为基值,糖尿病组CRP等有明显升高(P<0.001)。糖尿病组经治疗12周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见表2,经糖脉康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表2  糖尿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糖脉康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01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通过临床观察与研究,对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阴虚为糖尿病之“本”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近几年来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可能是慢性亚临床炎症性疾病,且炎症反应存在于整个糖尿病病程之中。关于2型糖尿病与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多来源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所涉及的炎症因子包括:CRP、TNF-α、IL-6以及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脂连素和瘦素等等。在以上炎症因子中CRP(特指高敏感)相关的研究最多且结论较一致,它是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其浓度高低基本反应了炎症的程度且与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有关。CRP是由肝脏分泌的急时相蛋白,主要受IL-6和TNF-α的调节,具有免疫识别的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董吉祥等研究发现IL-6、TNF-α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较对照明显升高,并且有T细胞亚群的异常[1]。中汇糖脉康颗粒冲剂主要成分为黄芪、生地黄、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主要功能为养阴清热、益气固肾、活血化瘀。对于阴虚兼血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改善微循环方面,有较满意疗效,本研究提示在2型糖尿病无明显并发症时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已上升明显,表明2型糖尿病确实存在炎症反应。经过12周治疗后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 糖脉康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的下降与血糖下降无关,表明糖脉康具有直接的抗炎症反应作用。经糖脉康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HOMA-IR、甘油三酯、HbA1C、血压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2,3]。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存在着炎症反应,而糖脉康具有降糖、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还具一定的降压作用。本实验得到糖脉康具有的抗炎症反应、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且其抗炎作用是不依赖降糖效果所带来的间接效应,因此,有关糖脉康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种益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董吉祥,石永兵,韩惠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中华内分泌杂志,1999,15:370-371.

2 左文标 , 张春香, 张庆涛.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者胰岛素敏感性研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20(2):185.

3 李琇 , 高文花 , 吴宇萍.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河北中医,2004,26(3):180-181.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435300 湖北蕲春,湖北省李时珍中医院

作者: 张胜祥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