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2期

论力学概念在手法教学中的地位和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对中医手法教学进行了回顾和探讨,总结出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在于“就手法而学习手法”的传统“经验式”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入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在手法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安排和设计好教学内容,这将为手法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关键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对中医手法教学进行了回顾和探讨,总结出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在于“就手法而学习手法”的传统“经验式”的教学模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入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在手法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安排和设计好教学内容,这将为手法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手法 力学 教学

  手法是推拿和骨伤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和骨伤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学生对手法学习、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对本学科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手法教学是推拿和骨伤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手法的教学和临床带教过程中,深切地感到传统手法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纯粹“继承”式的学习,所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将手法医术发扬光大,换言之,传统手法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不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能力,打不开思路,找不到“将手法医术发扬光大”的方法,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学生思维的愚笨,而是整个教学模式根本就没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节,没有给学生必需的启发和提示。我们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发现在手法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入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将把手法的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1  传统手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中医药院校的手法课教学里,内容上都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一指禅推、按、揉、扌衮、扳、拔伸、推等教学计划所要求的传统经典手法,主要是掌握手法的术式结构和临床运用,熟悉这些基本手法所派生的其他手法,辅助学习端、提、接、劈等其他各家各派的手法,教学的方式也都是沿袭老师先讲授手法的动作要领、再进行示范动作表演、同学再在课堂上进行手法练习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完、学生练完,手法也就学完了。这只是一种“就手法而学习手法”的传统“经验式”的手法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动作模仿式”的学习,毫无创造性可言!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状况,流传了几千年的祖国传统手法医学将永远停滞不前,一代复一代的继承,不会也不可能向前发展。虽然有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深感这种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刻板、机械和陈腐,做出过各种努力试图去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比如把教学地点放在临床上或手法实验室里,或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等,但其本质并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观念没有质的改变,我们不能够只是教授给学生“经验式”的知识,不能够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像“工匠”式的操作就行了,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明白和理解手法的作用原理和作用效应,才能让学生对手法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深的层次。

    手法教学要突破几千年来的教学模式,使手法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必须从根本上跳出“就手法而学习手法”的传统“经验式”的手法教学模式,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剖析其作用原理和生物力学效应,运用现代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等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对古老的中医传统手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够让这门古老的祖国医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并与世界手法医学接轨。

  2  对突破传统手法教学模式的思考

    要使手法传统医术与现代科学完美结合,就必须在整个手法教学过程中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根据近年来医学界对手法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西方医学对手法的认识观念,我们认为手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手法作用于人体,以力为作用特征[1]”。因此,可以把“力”的概念作为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手法医学的桥梁和纽带。力学,横跨于手法医学和现代科学之间,力学概念的全面引入,可能为我们研究手法医学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推拿界有一句至理名言,曰“其疗法的独特性在世界医学中独树一帜[2]”,但多年来,我们对其“独树一帜”的理解好像紧紧停留在一种感觉和模糊的认识上,对其“独特之处”并没有十分明确和清醒的认识,几乎所有的手法医学工作者都明显感觉到了其治疗方式的与众不同之处,但都不能明确指出它为什么与众不同,其“独特之处”到底在哪儿?综观整个医学体系,不同学科治疗疾病的手段各不相同,内科医生用药,外科医生用刀,针灸医生用针,心理医生用语言,就是手法医学是以“力”为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手法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力”的运用过程,手法的治疗原理其实就是力学效应。当然,这种效应不应该仅仅单纯地理解为现代物理学上的力学效应,它还应该包括生物力学效应。

    力作用于人体可以产生各种反应或效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包括血液循环的改变、各种神经反射的出现、肌肉的运动和变形、骨关节位移、胃肠道的蠕动、内分泌的平衡以及精神心理活动的改变等各个方面。现代力学研究对象是物体,将其研究方法运用于生物体研究,在某些环节可能有不尽合理之处,但这并不妨碍力学概念在手法教学时的引入,因为这毕竟是一条手法医学与现代科学接轨的必由之路,不足之处仅在于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能够完全诠释手法医学的精妙之处,原因和错误不是现代物理学的笨拙和肤浅,而是各自的研究对象不同,人与物体毕竟是不可完全划等号的两件事物,人有精神和心理,而物体则没有[3]。

  3  力在手法量效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手法的量效关系历来都是手法医学界争论的焦点话题,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手法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基本性问题,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为至今仍有许多基本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亟待解决,要了解手法的量效关系,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手法的量效关系又是手法医学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手法医学要现代化,就必须认真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量效关系的研究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对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手段来对手法医学进行研究。力学概念的引入,将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提供很多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手法教学历来都十分注重和强调力、能和信息的渗透性,但多年来对其渗透性并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医生和病人的一种感觉,这不符合现代中医医学的发展趋势。自古以来,中医自外向内都有皮毛、络脉、筋肉、经脉、骨骼和脏腑之分,手法的作用效应到了人体的什么位置层次,应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划分和衡量标准,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对手法的操作规程进行客观量化,是正确运用手法和产生疗效的关键所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学正好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不失为解决手法作用层次的突破口。

  4  力学概念在教学中的运用

    4.1  力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手法教学中力学概念的引入,首先应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学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刚体、力、力矩、张力、变形、平衡、位移、旋转、自由度、笛卡尔坐标系等,还应该介绍力学的一些基本要术,比如力的大小和方向、作用点、时间、长度等,与之相关的还有向量、质量、速度、加速度、频率和固有频率等等。这一章节的内容应在学习具体的手法之前作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只有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力学概念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生物力学的知识。课时数以两节课左右为宜,可以结合其他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如果在教学计划中有安排手法的力学分析课,则需要在这一阶段增加学习力学分析图和力学计算公式的内容,为学生掌握手法的力学作用方式、有效力和无效力打下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手法的动作要领和用力技巧。

    生物力学是研究力或能量作用于生物体、生物材料或生物系统时力的运动和形式的一门科学。在物理学概念基础上,结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学习一些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动力型位移、静力型位移、张力型位移、生理性载荷、病理性载荷、功能性载荷、组织结构力学、剪切力、拉伸力和压缩力等等。而刚体生物力学主要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这两个部分,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各自独立的研究内容和评价标准体系。在生物力学中,移位、载荷、阻力和时间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四个概念均可以用现代物理学方法对其研究和分析,但学生要了解其中的一项内容,就必须了解其他三项内容,其关系密不可分。这一部分可以结合疾病和临床进行分析和讲解,将增加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兴趣。在学习这些概念和关系的时候,最好是将其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结合起来讲解,比如,可以将位移与骨关节、位移与脊柱、变形与肌肉组织等相结合,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章节的内容也应在学习手法之前作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其课时数可以考虑安排二至四节为宜。

    4.2  运用力学知识对手法进行分析,促进手法教学质的飞跃  物理学概念和生物力学概念的学习,仅仅是为分析手法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奠定基础。在学习手法时,应重点讲解手法的生物力学效应、手法的作用原理和实质。例如,各种外力造成的骨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错位(错缝),肌肉组织形态的变形、神经传导的主阻滞、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内分泌平衡和胃肠道蠕动加强等方面。老师在讲解每一个手法时,都应该画出手法的力学分析图谱,对手法的有效力、无效力进行分析,通过力学分析来剖析手法的作用实质,加强有效力的运用,剔除手法中的无效力,并通过这一途径来帮助学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古老的手法,认识手法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从而更合理、更高效地运用手法来解决临床问题。

    在手法教学中引入力学概念来对手法进行分析,并不是力学概念引入手法教学的终极目的。通过运用力学知识对手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力学角度来对古老手法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手法的创新能力,创造出新的手法,结合临床培养学生手法的再组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思维从不同角度对古老手法进行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将为培养高素质的手法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步骤,也为古老的手法医学走向世界并与现代医学接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应穿插在每一个具体的手法中进行讲解,对每一个手法都应进行生物力学效应、手法的作用原理和实质分析,这将实质性地提高学生对手法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掌握手法的操作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手法的基础和前提,故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应在学生掌握手法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传统的手法教学内容是学习手法的概念、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分类、功效及主治和临床运用等几个方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考虑增加手法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力学效应这两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对传统手法教学模式的认识是:老师是将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知识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只能被动地“继承”前辈们的经验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手法创新能力,很难打破常规去产生和创造出具有临床现实意义的新的手法,也不可能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去重新设计和组合手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现代物理学的力学概念引入到手法教学中,只要合理恰当地安排和设计好教学内容,这将对手法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严隽陶.推拿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6.

2 张建华,孙安达,张之晨.推拿手法的用力技巧.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

3 匡延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世界科学,2001,23(7):6.

(编辑:宋 冰)


作者单位:510405 广东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作者: 王继红柴铁劬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