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4期

浅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气虚血瘀与补气活血法的确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内,病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而认为缺血性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共证型主要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内,病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而认为缺血性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共证型主要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类型。笔者综合古今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认为:气虚血瘀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病理基础,以气虚为本(因中风急性期为虚中之重)。

  1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气虚血瘀

    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脏腑、经络功能虚损,气血不足,气虚血瘀。由于气血不足,则脑中血海因此供养不足,故血脉、络脉受损,造成血络血道循环障碍,血失气煦,故血因而凝,凝则为瘀,则痰生,热结,使元神之腑受损,堵塞神明,机窍失灵,神机不通,上不能制下,下不能应上,神机不治而致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更为明显。而王永炎教授所述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以气虚血瘀,风痰瘀阻与风痰上扰为主要证候;谌剑飞提出的中风病急性期以气虚证、风证、痰湿证、火热证及阴虚阳亢证为主;肖诗鹰提出的缺血性中风病人常表现出气虚血瘀的证候,气虚血瘀患者易患缺血性中风,以气虚血瘀为病因病机的病例占缺血性中风病的70%以上比率的相关论述也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存在气虚血瘀证提供了依据。因此,笔者认为气虚血瘀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1个主要病理基础,气虚血瘀则脑脉闭阻,发为中风。依据这一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补气活血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确立

    气虚血瘀的产生,主要由气虚所引起,而血瘀又可加重气虚,如《张氏医通·诸血门》有云“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而王清任对气血理论有新的见解和发展,认为气血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张“治病之要史,在于明白气血”,认为血瘀与气血关系密切,提出了补气活血的治则,创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在总结古今医家看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补气为关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既要注重补气,又要注重活血,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应注意到其他的病因,如痰、火热等考虑到病者的其他方面如肝、肾阴虚,心气虚,脾气虚等,加之补益肝肾,补益心脾之品,尤其到了中风的恢复期,则肝肾阴虚更加明显,肾中精气是机体阴阳之根本,精能生血,精能化气,血瘀日久阻滞在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气虚血瘀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气虚血少也必将损伤肾中精气,加重肝肾阴虚,因此肾精对气血有着调节、化生等方面的作用,气血亏虚亦将损伤肾中精气,加重肝肾阴虚,因此兼顾肝肾亦是必须的。现代中医学认为补气活血法不但能调畅气血,保持人体血液周流通畅,还能祛除人体留积之瘀血,促进新血再生。而现代医学资料表明,补气活血法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改善血液粘度,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对清除自由基,排泄脂褐素延缓衰老都十分有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治疗缺血性中风补气活血为关键,因此,提倡重用中药黄芪、三七。

    三七(《本草纲目》):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本品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止血,药效卓著,有化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

    《医学衰中参西录》有云:“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活血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兼治大便下血,女子崩漏,痢疾下血鲜红久不愈,肠中腐烂,寝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正,允为理血妙品”鉴于以上特点,三七对气虚血瘀之中风亦为理想药物。

    现代药理研究:三七能明显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扩张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自由基损伤,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改善血液成分,抗血小板凝聚,促进纤溶,改善微循环,特别是能够增加脑组织血流和营养。降血脂与胆固醇。

    黄芪(《本经》):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本品能补气行瘀,强壮根本,本方取其补益机体之气,调整脏腑器官经络,使机体调和,补益衰弱之体,强筋健骨。

    《本草备要》有云:“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说明黄芪有大补元气,生血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降低区域血管阻力,增高脑血流量,改善细胞变形性,并能增强自由基清除剂如SOD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代谢水平,以减少自由基堆积对细胞组织的损害,减低血栓形成的几率。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辽源,辽源市中医院

作者: 王志辉,邓 琢,郝 云,孙宏丽,吴修玉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