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2期

骶管注药加痛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骶管注药加椎旁或痛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论骶管注药加痛点阻滞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治疗结果骶管注药为硬膜外腔注药途径之一,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虽然应用近一个世纪,但多数报道只有60%的治疗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骶管注药加椎旁或痛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80例中,优55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 骶管注药加痛点阻滞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骶管注药;痛点阻滞;腰突症;治疗结果

     骶管注药为硬膜外腔注药途径之一,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虽然应用近一个世纪,但多数报道只有60%的治疗效果,为了探讨骶管注药的治疗效果我们选择抗炎作用较强的新型长效激素得宝松骶管注药,再加椎旁或痛点阻滞,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15~68岁,病情轻度56例,重度24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所有病例均通过临床查体和CT、MRI检查证实符合《外科学》诊断标准。椎间盘突出节段为L3~L4者3例,L4~L5者40例,L5~S1为32例。L4~L5和L5~S1双间隙5例,中央型20例,左旁侧型24例,右旁侧型36例,伴腰椎管狭窄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骶管注药

    1.2.1.1  操作步骤  患者取俯卧位,骨盆下垫一高枕双腿分开,在骶骨下端表面骶骨角之间触摸骶裂孔之凹陷,以龙胆紫做标记,骶部常规消毒、铺巾,在局麻下以0.7×30号注射针头自标记点,沿骶骨方向40°角穿刺,有落空感,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注轻松无阻力感,则证实进针成功。

    1.2.1.2  注药  先用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10ml配成0.67%浓度,缓慢注入骶管内,然后分别分次注入得宝松7mg,维生素B123mg,胞二磷胆碱500mg,罂粟碱30mg,雪莲注射液4ml,玻璃酸酶1500u,最后再注入生理盐水10ml。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1.2.2  痛点阻滞[1]  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旁有压痛点之外,而且在同侧梨状肌投影处,臀上皮神经处,腓总神经(阳陵泉穴)、承山穴等下肢屈侧肌群阻滞。软组织出现压痛点,对这些痛点可根据病情疼痛程度,选择性的应用0.05%亚甲兰复合液[1],亚甲兰复合液组成: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1.5mg,曲安奈德20mg,5%碳酸氢钠3ml,亚甲兰0.5ml, 混合后用0.5×34号针头于椎旁压痛点(腰椎棘突后正中旁开1~1.5cm垂直进针,到达骨质后稍退针2cm)阻滞5~8ml,其余痛点注药3~5ml,每次可选1~2个点。

    1.2.3  疗程  骶管注药、痛点阻滞结束后,患侧卧位观察20~30min,病人安全后离院,1周1次,3次1个疗程。

    2  疗效评定

    2.1  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来工作;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70°,恢复工作。可:症状和体征有减轻,能从事轻工作;差: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本组80例中,优55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总有效率占97.5%,本组随访3个月~2年,其中66例无复发,8例劳累后有轻度症状。经服药休息消除,4例体力劳动后复发,经两次治疗痊愈。2例手术治疗。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及椎管狭窄均可直接造成对硬膜囊及脊神经根的压迫,致使硬脊膜囊、硬膜外腔及脊神经膜的充血、渗出、变性、增生及粘连等主要病理变化,局部缺氧、酸中毒、局部高渗压状态,是临床上腰腿痛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病理变化,采用骶管注药,药液进入硬膜外腔内,对硬外腔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及压力,通过大量液体的压力作用,达到钝性的无创伤性分离粘连,扩大压迫脊神经根的间隙,分开或移动椎间盘突出物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使粘连或受牵拉的神经游离、复位。同时大量的等渗液还能纠正病灶及其周围的酸性环境及高渗 状态,改善细胞代谢,大量液体的本身对神经根会产生按摩作用,使其恢复正常传导功能。低浓度利多卡因注入骶管腔内阻滞交感神经,调控植物N系统,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与周围组织水肿消退。选择抗炎作用较强的新型长效激素得宝松,有利于充分抑制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抑制炎性渗出,消除水肿,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减轻细胞的损伤,抑制粘连的发生和发展。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12直接作用于神经根,调节营养神经,促使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止痛时间延长,镇痛作用增强。透明质酸酶椎管内注药,可加快髓核的溶解吸收,松解粘连、促进药物吸收。改善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症状。雪莲注射液具有消炎镇痛、消肿、活血化瘀的作用。胞二磷胆碱、辅酶参与体内的生物合成,对神经组织损伤有修复功能。罂粟碱对外周血管痉挛所致缺血及动脉栓塞性疼痛有治疗作用。

    多数学者认为腰椎间盘有许多交感神经分布,痛觉神经纤维是通过交感神经通路到达腰椎间盘的。脊神经后支是一种混合性神经较细小,分布呈节段性,后支由脊神经分出后绕过椎骨的关节突,穿过横突之间,以肌支、皮支分布于椎骨旁的关节、肌肉、筋膜及皮肤。本病表现的下腰痛、臀部痛及下肢疼痛,均是通过交感神经的传递引起的。痛点阻滞,包括椎旁筋膜下注药,通过对筋膜内感受器的刺激,其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作用,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互联网络”[1]。这一网络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阻滞方法可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阻滞,改善局部血流,缓解肌肉紧张,稀释或清除内源性致痛物质,进而保持内环境稳定,达到除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亚洲.植物神经治疗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420.110.78.


作者单位:726400 陕西山阳,山阳县中医医院

作者: 李容强,张翼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