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3期

从肝论治女性病案三则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老师在从肝论治女性疾病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多表现为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面部色素沉着,胸中仄闷,咽中梗阻,乳房结块,月经失调,痛经,小腹胀痛等。1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属于中医学瘿病、瘿气、瘿瘤等范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治疗从肝论治,常用柴胡、香附、广郁金等疏肝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肝;辨证论治;医案 

    赵智强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在中医儿科与内科领域造诣颇深。老师在从肝论治女性疾病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对于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的流畅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情致失调每每损伤肝脏,致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生诸病。正如朱丹溪所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临床多表现为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面部色素沉着,胸中仄闷,咽中梗阻,乳房结块,月经失调,痛经,小腹胀痛等。现分别从外科、皮肤科、妇科各举一病例来介绍老师相关临床经验。

    1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属于中医学“瘿病”、“瘿气”、“瘿瘤”等范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老师认为病因除饮食及水土失宣外,还与青春期的肝气怫郁及中年期的情志内伤有关。正如《济生方·瘿瘤论治》曰:“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诸病源候论·瘿候》亦曰:“瘿者由忧患气结所生。”女子以肝为先天,其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关系密切,长期忧思郁怒,使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则津聚痰凝,痰气搏结颈前,日久引起血脉瘀阻,气、痰、瘀壅结颈前而发为瘿病。治疗从肝论治,常用柴胡、香附、广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并多用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老师认为夏枯草味辛能散,苦寒泄热,功善宣泄肝胆郁火,清痰火,散郁结,舒畅气机,用之每有良效。化痰散结药多用炙僵蚕、白芥子、海藻等,其中白芥子辛温,能祛皮里膜外之痰。软坚散结药多用炙鳖甲、煅牡蛎等。对于久病伤阴者,多用大麦冬、天花粉、石斛、知母等养阴生津。此外,多用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以助肝气疏泄条达及有形之结消散。

    典型病例:例1,女,44岁,2007年7月16日就诊。患者左侧甲状腺肿大,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局部压痛不显,随吞咽上下移动,经西医院B超检查提示:左侧:3.5 cm×2.1 cm。诊断为“甲状腺肿瘤(良性)”,建议手术摘除。双侧乳腺小叶增生,平素急躁易怒,面部色素少有沉着,苔厚,舌质暗,脉小弦。辨证:肝气郁滞,蕴而化热,搏结痰瘀。治法:清肝泄火,化痰活血,软坚散结。处方:夏枯草12 g,青皮10 g,八月扎12 g,山慈菇15 g,煅牡蛎(先煎)20 g,炙鳖甲(先煎)12 g,炙僵蚕10 g,生薏苡仁15 g,炒白芥子10 g,川芎10 g,桃仁10 g,天冬10 g。方解: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青皮、八月扎疏肝理气散结;炙僵蚕、炒白芥子化痰散结;煅牡蛎、炙鳖甲软坚消结;川芎、桃仁活血化瘀,以助消肿祛斑;天冬滋阴润燥,且能消瘤。服用上方1个月后,肿块明显缩小,继服2个月后颈部肿块消失。 

  2  黄褐斑

   黄褐斑,属中医学“面尘”、“黧黑斑”等范畴,女性多于男性。老师认为本病多因精神抑郁,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血行不畅,致使络脉瘀滞,颜面失养而生黄褐斑,它是人体肝气郁结的外在表现。因此,疏肝理气是治疗黄褐斑的第一要法。临床选药多用柴胡、香附、广郁金、大白芍等疏肝解郁,同时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因肝郁日久易化火,故多加用凉血活血之品,如赤芍、丹皮、紫草、凌霄花等。黄褐斑好发于面部,风性轻扬,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常加少许祛风散邪与引经药,如白芷、白僵蚕、蝉衣等,一则退翳消斑,二则引诸药上达于面部。此外,肝郁日久,耗伤阴血,亦可导致肾精不足。而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肾阴不足,不能上滋肝木,亦可使肝失条达而郁结。肾阴不足,不能养肤、润肤,肾之本色(黑)注于颜面,故面部斑黄而色泽晦暗。如《外科正宗》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面,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佳不泽。”临床上加入制黄精、制首乌、炙女贞等滋肾养阴之品,既可美容养颜,更可益肾抗老防衰。  典型病例:例2,女,36岁,2007年12月11日就诊。面部色素沉着,以两颧部为甚,痤疮少作,情绪抑郁,夜寐欠安,双侧乳腺小叶增生,苔薄,舌质暗,脉细。辨证:肾精不足,肤失所养,肝郁气滞,瘀血凝滞所致。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佐以滋肾养阴。处方:夏枯草12 g,香附10 g,紫地丁12 g,天葵子10 g,白芷10 g,凌霄花10 g,紫草10 g,红花10 g,川芎10 g,制首乌12 g,制黄精12 g。方解:夏枯草清泄肝火,消散乳部肿块;香附疏肝行气解郁;紫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以消颜面痤疮;凌霄花、紫草、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流畅血脉以消斑;制首乌、制黄精滋肾养颜;白芷祛风散邪,引药上行,直达病所。服用上方2个月后,面部色素明显转淡。  3  高泌乳素血症  现代医学认为: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疾患,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过多的泌乳素(PRL)所致,泌乳素升高可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女性闭经、溢乳、不孕、月经失调、痛经等。西医治疗主要使用麦角胺类衍生物,以“溴隐亭”最为常用,但不良反应较大,且停药后易于复发。  本病属中医学“闭经”、“月经不调”、“乳泣”、“不孕”等范畴。老师认为发病主要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肾精亏虚则肝失所养,疏泄失司,肝火旺盛,逼汁外泄而表现为溢乳;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血失调,而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故治疗宜滋肾清火,疏肝活血通经。常用制黄精、炙女贞、制首乌等滋肾养阴;夏枯草、柴胡、香附、广郁金等清肝理气消散郁结;大白芍缓肝柔肝,敛肝回乳;川芎、丹皮、赤芍、紫草等活血通经,冀经调以利肝气疏泄。  典型病例:例3,女,35岁,2007年9月4日就诊。患者自生产后溢乳不已至今(孩子已8岁),色白或无色,2007年8月17日查泌乳素(PRL):33.48 μg/L(正常3.5~24.2 μg/L),月事产前2~3个月一行,产后正常,周期尚准,3~4日即净,经期乳房胀痛。近4个月来痛经,情绪欠稳,有时偏执,长期睡眠时间较少,每夜约为5~6 h,体力尚可,怕冷,肌体欠温,纳谷与二便均正常,有乳腺小叶增生史,面部痤疮少作,苔薄,舌质淡红,脉细。辨证:肾虚肝旺,气滞血瘀。治法:滋肾疏肝,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处方:夏枯草10 g,香附10 g,广郁金10 g,柴胡5 g,青皮10 g,左牡蛎(先煎)20 g,生麦芽20 g,炒当归10 g,丹皮10 g,紫草10 g,紫地丁15 g,白芷10 g,生首乌15 g,炙女贞10 g。方解: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香附、广郁金、柴胡疏肝理气以解郁结;青皮行气散结;左牡蛎软坚散结;紫地丁清热解毒以消痤疮;丹皮、紫草清热且能活血化瘀;炒当归养血活血;生首乌、炙女贞滋肾养阴,制约肝火;生麦芽疏肝回乳。服用上方2周后(9月17日)查PRL:24.17 μg/L,继服2个月后(11月7日)查PRL:23.45 μg/L,已达正常范围。  


作者单位:1 210029 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06级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作者: 陶宇翔赵智强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