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3期

自拟平肝化痰汤佐治内耳眩晕病的疗效观察 ——附56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平肝化痰汤对内耳眩晕病的疗效。方法104例内耳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56例)和西医组(48例),两组均予以适当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异丙嗪镇静、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胃复安止吐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平肝化痰汤治疗。结论内耳眩晕病患者加用自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平肝化痰汤对内耳眩晕病的疗效。方法 104例内耳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56例)和西医组(48例),两组均予以适当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异丙嗪镇静、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胃复安止吐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平肝化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的痊愈率为83.93%,总有效率为94.64%;西医组痊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均无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内耳眩晕病患者加用自拟平肝化痰汤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  内耳眩晕病;自拟平肝化痰汤;不良反应

耳性眩晕是由迷路病变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典型的真性眩晕[1]。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通过对56例内耳眩晕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同期48例单纯用西医治疗的内耳眩晕病患者进行比较,探讨自拟平肝化痰汤对内耳眩晕病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西医结合组56例中,男23例,女32例;年龄21~63岁,平均49.2岁;病程1.5个月~5.5年,平均3.2年。西医组48例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20~64岁,平均48.5岁;病程2个月~6.2年,平均3.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王蔚文主编的《常见疾病诊断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拟定,患者具有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并排除其他引起眩晕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  西医组病例视呕吐情况予以适当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异丙嗪镇静、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呕吐明显者予以肌注胃复安止吐。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内服平肝化痰汤:生代赭石45 g,法半夏18 g,车前子10 g,夏枯草18 g, 泽泻20 g,生白术10 g,天麻9 g; 明显耳鸣者加磁石30 g;心悸者加茯苓12 g;口淡无味、频吐涎沫者加生姜9g;苔腻纳差者加陈皮6 g,谷芽9 g;兼呈热象者加黄芩6 g,竹茹9 g; 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者加熟附片9 g,中药每日1剂,加水煎取汁250~300 ml,分2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眩晕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舌脉恢复正常;好转: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两组疗效  见表1。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高于西医组。表1  治疗5天后两组治疗结果对照 注:与西医组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内耳眩晕病是由于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淋巴系压力因而增高,导致内淋巴腔扩大以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所致的疾病,该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病情易反复发作[2]。西医在发作期间予以镇静、限盐、抗晕止吐、扩张脑血管、脱水等治疗。中医将该病归之眩晕,将其病因病机以“风”、“火”、“痰”、“虚”四字概括,其证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脏腑衰,标实指风火痰湿上犯[3]。肝失疏泄,则升降失常,致气机逆乱,挟风火痰湿上干清空,致使眩晕发作。《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又曰:“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故平肝化痰汤中重用代赭石,既能镇肝逆而平肝阳,又能降胃气而止吐逆,法半夏、白术和胃化痰降逆,天麻平肝息风,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加用泽泻、车前子渗湿利小便,使水湿痰饮无容留之所,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利湿化痰之功,则眩晕自除。本研究显示,内耳眩晕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自拟平肝化痰汤治疗,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5-140.

2 邝贺玲,胡品津.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9-970.

3 陈湘君.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93-401.

(本文编辑:李晓言)


作者单位:425500 湖南,江华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