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4期

浅议针刺出血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针刺出血是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现象。针灸科大夫既要认识到针刺出血的不可避免性和一定程度的临床治疗作用,也要认识到这毕竟是异常情况。【关键词】针刺。出血作为针灸科大夫,我们在针灸治疗中,都会遇到出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针刺出血是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现象。针灸科大夫既要认识到针刺出血的不可避免性和一定程度的临床治疗作用,也要认识到这毕竟是异常情况。因此在临床操作中要仔细认真,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针刺;出血

作为针灸科大夫,我们在针灸治疗中,都会遇到出血。兹将对针刺出血作一小议,介绍如下。

  1 针刺出血的不可避免性

  我们必须明白针刺出血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经络、腧穴和血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述。

  1.1 经络与血管的关系 经络和血管的关系,我们比较熟悉。从接触到针灸学这门课程开始,首先就是关于经络的内容,如经络源于脉(血管),随着演变和经络系统的不断完善,脉退出了经络系统,但仍能从《内经》对经络功能和循行等的记载中看出端倪,如“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等。对此,范郁山等[1]通过对古籍中有关经络循行、功能等与血管的对照分析后,认为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现代研究也表明经络与血管密不可分。田嘉禾等[2]利用99mTc-标记的自体红细胞穴位注射后,将其迁移线的形态、走行特点与相应部位大血管的走行加以比较,同时利用断层技术将沿经迁移和血管在空间分布的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90%的病例在肢体部分的沿经迁移线与相应部位大血管中的一支,在形态上(如弯曲、弯折形态与部位)有很高的相似之处;从肢体进入躯干部位后,迁移线向身体中线方向的偏折,都与血池显像所显示大血管的走行有相似之处。由此可知,血管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腧穴与血管的关系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它们位于经络线上,与血管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肺经的经渠、太渊位于桡动脉边,太冲紧邻第一跖骨背动脉,神门穴与尺神经相伴,另外像人迎、大迎、太溪、极泉等也处于动脉搏动处。上海中医学院通过对309个经穴与动脉、静脉的关系,发现有286穴正当动脉干,或者旁边有动、静脉干[3]。随着显微技术在腧穴研究中的应用,腧穴与血管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被深入揭示。如丁光宏等[4]通过对人体小腿胆经和胃经巨微解剖观察后发现,经络线位置的骨间膜腓侧和胫侧的血管自上而下呈不均匀分布,在穴位区毛细血管密集,且在穴位和经线上的毛细血管排列呈与经线平行状。腧穴区微血管丰富的特点不仅表现在人体,在动物身上也有相同的表现[5]。穴位区除外毛细血管丰富外,其血流量也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点,并且微血管具有同步舒缩的特点[6]。从上述资料我们可知经络、腧穴与血管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出血(血肿)的临床治疗作用

  既然腧穴与血管关系密切,那么临床中针刺出血也就在所难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治疗作用。如在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等的治疗中常有随着血肿的消退病情好转的例子。典型病例:患者,男,69岁。患者因高血压入院治疗。入院第2天出现右眼睑下垂,眼球不能向内、上、下运动,可做外展运动,无眼裂,伴有眼痛及复视。之前1周曾有外感病病史。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动眼神经炎。治疗经过: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及针灸治疗(针刺日1次,周六、日休息),经治至第8次时眼裂增大至25%,可做向上、向下和向外侧的运动,内收仍差,复试未改善;针第10次时,眼痛消失。后转入门诊治疗,当时睑裂恢复至正常的33%。在门诊治疗过程中为求较好疗效,行精明深刺,情况有好转,睑裂以1 mm/周的进展恢复。针至第19次时失误刺中静脉造成出血,当时给予按压止血和局部冷敷,第2天予以TDP照射及热敷,2周后当血肿吸收的同时,除上睑内侧略有下垂外,余基本恢复正常。后予局部浅刺1周,患者眼睛活动灵活,偶有复视。病已十去其九,嘱其自行恢复,后未再复诊。

  3 讨论

  3.1 血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对于针刺血肿产生的疗效,《灵枢·终始》有载:“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神经系统疾病从其发病时间而言算不上太长,但其病位较深,因此所需刺激量应大,而且留针和治疗时间要长。而能达到上述条件者,现在我们应用的有穴位注射疗法、埋线疗法、朱琏留针法等。相对于这些治疗方法,血肿从刺激量、刺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上,相差不大,而且避免了像穴位注射中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3.2 血肿是异常情况,必须严肃对待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针刺出血所致血肿是针刺的一种异常情况,轻者局部瘀青,重者影响活动,面部出血还会影响容貌。因此为了避免血肿的发生,我们在操作中还是要坚持定位准确、避开血管、手法轻柔。如果针刺时刺到血管,我们要及时采取压迫止血法。对于现在的老年朋友,因为肌肉组织松弛、血管弹性差和活血药物的使用,出血时间可能会较长,我们更要有耐心,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以免出血太多,引起较大面积的肿胀及影响患者的活动。遇到出血较多、血肿较大的情况,要及时给予消肿措施,如出血当时局部冷敷,次日给予活血药物外涂、TDP或者红外线照射、热敷等;出血较少、血肿较小时,我们也要按揉血肿,使其消散,以令瘀血早日吸收。 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操作中,既要仔细认真,避免出血的发生,也要认识到出血的不可避免性。如果遇到出血不要惊慌失措,而要沉着冷静,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出血,减轻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参考文献】
    1 范郁山,姚春,曾绍球.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中医药学刊,2004,22(8):1541-1542.

  2 田嘉禾,孟竟碧.99mTcO4穴位注射后迁移轨迹与淋巴.神经及血管关系的观察.针刺研究,1989,14(增刊):89.

  3 全国针刺麻醉学习班选编组编.针刺麻醉资料综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33.

  4 丁光宏,陈尔瑜.人体组织液定向流动与经络.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2001,11(8):811-818.

  5 穆祥,高立云,左志林.小型猪腧穴区皮内微血管的定量观察.中国兽医杂志,1998,24(3):40-42.

  6 穆祥,段惠琴,陈武,等.腧穴实质与微血管相关的生理学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47-52.

  (本文编辑:李 敏)


作者单位:100190 北京,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作者: 李晨霞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