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5期

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8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方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服用降脂方并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对照组44例单纯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降脂方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8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服用降脂方并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对照组44例单纯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结论 降脂方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调脂作用。

【关键词】  降脂方;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降脂对减少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自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以降脂方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均为本院患者。治疗组44例中,男1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73±10.30)岁。对照组44例中,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70±7.33)岁。经χ2检验,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药物治疗:予以口服中药降脂方:基本组成有姜黄9 g,生山楂30 g,丹参20 g,白僵蚕9 g,虎杖30 g,枸杞子9 g,何首乌20 g,玉竹9 g,郁金9 g,泽泻12 g,黄精9 g,决明子20 g,荷叶9 g,用水1 500 ml浸泡30 min,煎取250 ml,分两次服,每日1付。(2)予饮食调控:节制主食,忌食甜食,多食用鱼类,控制内脏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多食降血脂食品。(3)运动锻炼:每天步行30 min,并逐渐增加步行速度,每天应至少步行3 km,30 min,每周至少锻炼5天。也可选择其他运动形式。

  1.3.2 对照组 仅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类变量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不齐者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控制标准:显效为主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10 mg/dl);有效:症状减轻,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 1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 mmol/L(4 mg/dl)但<0.26 mmol/L(10 mg/dl);无效:症状无改善,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者。

  2.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血脂指标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χ2=5.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注: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于血脂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经》。随后张仲景用中医整体观念与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理论,较全面地补充与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因此,“治未病”包含着“既病防变”,“有病早治”,“治病要防止传里,传经,变证”,其科学内涵恰与当今医学界倡导推广的“三级预防”相吻合,这也是21世纪中医药学发展的战略之一。高脂血症,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饮食疗法,以低脂低糖食物为主,及采用降脂药物治疗。祖国医学虽然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记载,但历代医家对其内容早有一定认识,这些论述散见于胸痹、心痹、中风、血瘀证、痰证、眩晕等病症中。从多年的临床实践来看,不外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人体阴阳消长失衡而产生湿浊、瘀浊有关,可从肝、肾、脾三脏论治。常可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故我科“治未病”门诊即结合中医药“治未病”理论,把预防、保健、养生融于一体,对于人群中的高脂血症及潜在高脂血症患者做到“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已病早治”。

  降脂方为我科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方剂,其基本组成有姜黄、山楂、丹参、白僵蚕、虎杖、枸杞子、何首乌、玉竹、郁金、泽泻、三七、黄精、决明子、荷叶等,具有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祛痰的功效。姜黄辛、苦、温。入肝、脾经,现代药理研究有显著的降血浆总胆固醇和β-脂蛋白的作用,纠正α-脂蛋白和β-脂蛋白比例失调,对降血浆甘油三酯的作用更为显著;山楂消食积健运脾胃,又可助丹参活血化瘀;白僵蚕辛咸入血,善祛血中之痰;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枸杞子有利于阻止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和清除血浆中的胆固醇;何首乌主要含磷脂、羟基蒽醌类,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并阻止类脂质在血清或动脉内膜滞留,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或再吸收,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水平;玉竹可使血中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及β-脂蛋白含量下降,对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作用;郁金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血浆及全血比黏度,改善血液流变特性,降低血液黏度;泽泻色白味淡,入肺脾肾经,具有降低血胆固醇、血糖和脂肪肝等作用,以及阻止脂类在血管内潴留或渗透到血管内壁的作用;三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促进纤溶和瘀血的吸收;黄精有明显抗动脉硬化,降低高脂血症的胆固醇与β-脂蛋白作用。总之,现代研究证明[3],上述各类中药都具有明显降脂作用。

  降脂方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成本低,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降脂方”具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等作用,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运动组,该药是一种较理想的防治高脂血症的方剂。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

  2 茹秋梅,张建华.谈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0):630-631.

  3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2,537,1095,1309-1311,1117.

  (本文编辑:丁 林)


作者单位:200336 上海,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中医科

作者: 李丽,郑 萍,田秉星,王 阳,张 翼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