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9期临床医学

卷曲霉素静点与肌注的临床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卷曲霉素在当今抗结核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复治患者,但在传统药典中卷曲霉素只能肌注而不能静点,而肌注部位易出现硬结而被迫停止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月对收治的100例复治菌阳性的病人采用卷曲霉素静点与肌注不同方法进行分组对照观察治疗,其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1。采用随机分组,肌......

点击显示 收起

  卷曲霉素在当今抗结核治疗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复治患者,但在传统药典中卷曲霉素只能肌注而不能静点,而肌注部位易出现硬结而被迫停止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月对收治的100例复治菌阳性的病人采用卷曲霉素静点与肌注不同方法进行分组对照观察治疗,其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14~68岁,其中50~60岁占47%,40~50岁占7%,30~40岁占17%,30岁以下占42%,均为连续规律服药或不规律服药超过一年以上,病程最长19年,最短一年半,多数病程2~4年,且全程用过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查抗酸杆菌阳性者78例,空洞型肺结核者44例,肺内纤维化者38例,一侧毁损肺者4例,有些是上述情况同时存在。采用随机分组,肌注组50例,静点组50例。

     1.2 治疗方法 静点组5%葡萄糖500ml+异烟肼0.4g+对氯基水杨酸钠10.0g++卷曲霉素0.75g静点。肌注组5%葡萄糖500ml+异烟肼0.4g+对氨基水杨酸钠10.0g,卷曲霉素0.75g肌注,口服药相同,均为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5g口服。除静点与肌注不同外,其余用药均相同,同时应用保肝药物治疗,系统用药均达1年以上。

     1.3 治愈标准 以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胸片空洞缩小至关闭,痰涂片痰菌阴性及用药后副反应发生等作为判定结果。

     2 结果

     2.1 治疗后症状改善及胸片病灶及空洞吸收时间 见表1。

     表1 治疗情况(略)

  注:两组比较①P<0.01,②P<0.05,③P>0.05

     2.2 副反应 静点组:头晕耳鸣5例占10%,肾功及尿常规改变4例占8%,过敏性皮疹2例占0.04%,无症状38例占76%,行动不便1例占0.02%。肌注组:头晕耳鸣6例占12%,肾功及尿常规改变4例占8%,过敏性皮疹2例占0.04%,余无症状。两组比较除肌注部位出现硬结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完成治疗时胸片改善情况 治疗半年后胸片病灶明显吸收及空洞完全关闭静点组48例占96%,对照组39例占78%,静点组1年后其余2例空洞完全半闭,病灶完全吸收,肌注组其余11例,1年后亦完全治愈。

     3 讨论

  卷曲霉素是一种半杀菌药,是由卷须链丝菌的培养液 中分离而成,对结核杆菌的作用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抗菌治性与乙胺丁醇、乙硫异烟胺相仿,低于链霉素而胜过卡那霉素、紫霉素及对氨基水扬酸钠,临床上合并异烟肼对氨基水扬酸钠治疗6个月后,症状有效率为76.8%,痰菌阴转率为65.7%,空洞关闭率为31.7%,6个月较3个月时疗效明显,卷曲霉素肌注时需做深部肌内注射,注射过浅可加重疼痛并发生无菌性脓肿,通过观察证明卷曲毒素是完全可以静点的,且其副作用方面与肌注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并可避免无菌性脓肿的发生。
   
  作者单位:130500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作者: 郑丽华 徐海成 2005-7-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