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经验交流

小脑幕切开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附28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96年1月~2000年2月,我们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处幕缘切开减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其中有7例有原发性脑干损伤。3影像资料颅脑CT示,硬膜处血肿(70ml)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者10例,合并脑室内出血者7例,并半球脑肿......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6年1月~2000年2月,我们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处幕缘切开减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者9例,煤矿冒顶致伤者4例,砸伤11例,坠落伤4例。

     1.2 临床症状 术前GCS计分:3分6例,4~5分10例,6~8分12例。单侧瞳孔散大12例,双侧瞳孔散大7例,发现先单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者6例,瞳孔缩小3例。其中有7例有原发性脑干损伤。

     1.3 影像资料 颅脑CT示,硬膜处血肿(>70ml)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者10例,合并脑室内出血者7例,并半球脑肿胀3例,并颅骨骨折18例,环池消失25例。所有病例均有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明显。

     1.4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后,行开颅侧颞顶马蹄形切口,或扩大翼点切口入路。大骨瓣开颅,骨瓣基底靠近中颅窝底。清除血肿及失活组织后,若颞叶钩回疝仍未复位,则断Labbe静脉,上抬颞叶将其回纳。见到小脑幕孔后,暴露好,用脑膜钩挑起裂孔边缘,再用三角刀缓慢切开1.5~2.5cm。彻底止血后,置引流管1根。逐层关颅,不缝硬膜。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术后GOS评价: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死亡4例。死亡率14.3%。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经治疗好转。并发大脑后动脉梗塞4例,经治疗后好转2例。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尤其合并血肿及脑疝患者,其死亡率极高,预后差。以往常行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给予脱水、激素等治疗。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预后。
     
  有的加行脑叶部分切除,效果也不理想且易发生相应功能障碍。实际上,当估计脑疝已发生嵌顿,术中可以从颅中窝底、用脑压板轻柔地抬起颞叶,或剪开小脑幕到切迹缘,使嵌顿的脑组织得到缓解,并解除对脑干的压迫,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1] 。本组死亡率为14.3%,较文献报道 [2] 稍高,比同期重型颅脑手术未行小脑幕切开患者死亡率(26.7%)低12.4%,取得了良好效果。
   
  小脑幕切迹疝发生后,不仅中脑遭受疝入组织的直接压迫,同时由于脑干向下移位,引起脑干供血障碍,导致影响丘脑下部、中脑及桥脑甚至延髓改变。经小脑幕切开治疗,减少了胃肠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这可能因此法对脑干自主神经中枢和下丘脑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从而减少患者应激性胃肠溃疡的发生。本组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仅占10.7%。大脑后动脉闭塞是小脑幕裂孔疝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组发生率为14.3%,较文献报道 [2] 10%高。且有2例经治疗效果欠佳,为术前GCS计分<5分者,有待进一步探讨。
   
  小脑幕切迹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我们经过临床观察认为,小脑幕切开术主要适用于:(1)小脑幕切迹疝中期患者及早期患者抬颞叶而脑疝回复困难者;(2)GCS计分<8分,有脑干继发损伤者;(3)单侧瞳孔散大1~4h,双侧瞳孔散大<1h者;(4)CT示环池消失或有积血,或环池周围脑组织有明显小挫裂伤者;(5)年龄<60岁,ECG示无明显缺血或心律失常,血压基本正常或经输血输液维持正常。
   
  总之,小脑幕切迹切开在重型颅脑手术患者的抢救中有很好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对预后也有较好作用。手术宜在直视下进行,暴露好,操作仔细,以防损伤内侧脑干及血管。同时应止血彻底,以免形成血肿而加重病情,致手术失败。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

    2 王玉海,蔡学见,胡开树,等.天幕切开术在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时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52-53.    

  作者单位:256400山东省桓台县中医院

作者: 黄大明 陈红 2005-7-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