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综述

青蒿的传统应用与青蒿素的现代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含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除广泛运用于现场抗疟治疗外,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还揭示其有抗肿瘤、红斑狼疮、其它寄生虫病、抗内毒素和治疗皮肤病等作用。青蒿素的这些现代研究与应用都可以从青蒿的传统应用的历史记载和临床经验中找到根据。进一步发掘和研究青蒿古今的传统应用,对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含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除广泛运用于现场抗疟治疗外,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还揭示其有抗肿瘤、红斑狼疮、其它寄生虫病、抗内毒素和治疗皮肤病等作用。青蒿素的这些现代研究与应用都可以从青蒿的传统应用的历史记载和临床经验中找到根据。进一步发掘和研究青蒿古今的传统应用,对于拓宽青蒿及青蒿素研究的思路有重要意义。
      
               
  青蒿,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a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特殊香气。本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下品,谓其“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蚤,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1]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含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其自问世以来即以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活性得到世界公认,并广泛运用于现场疟疾的治疗。根据历代医家对青蒿临床运用的记载,随着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揭示青蒿素还有抗肿瘤、红斑狼疮、其它寄生虫病、抗内毒素和治疗皮肤病等作用。本文探讨青蒿的古今传统应用与青蒿素现代研究方向之间的承先启后关系。

  1 治疗疟疾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古以来其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早在《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从用常山、蜀漆等治疗疟疾开始,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青蒿的抗疟作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最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以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以治寒热诸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青蒿可治“疟疾寒热”。宋代《圣济总录》有用“青蒿汤”、元代《丹溪心法》有“截疟青蒿丸”、明《普济方》有“青蒿散”、“祛疟神应丸”等,皆以青蒿复方配伍治疗疟疾 [2] 。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为现代青蒿素的抗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临床依据,而直接引致了上世纪70年代青蒿素抗疟这一重大发明,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临床研究证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脑型疟和抗氯喹恶性疟的疗效尤为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其24h清除原虫达95%以上,现场使用7天疗程的青蒿素衍生物治愈率达95%以上,且对恶性疟配子体有抑制作用。现已开发出多种衍生物及各种不同的剂型。由于多重抗药性疟疾在全球蔓延,而青蒿素类药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等其它抗疟药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疟疾流行区,成为抗疟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是同时由于青蒿素类药半衰期短,WHO和专家们主张将青蒿素与其它抗疟药联合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2 治疗发热性疾病
    
  青蒿作为传统的清热药,历代医家对其退热作用甚为推崇。如《本草新编》云其“退暑热。”《医林纂要》称其可“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图经本草》:“青蒿,治骨蒸潮热,古方多单用之。”《药性赋歌括白话解》中讲得较为全面“青蒿,用治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或阴虚发热,如骨蒸潮热,日晡潮热,或原因不明的持续低热,配合辨证用药,常收意外之效。 [3] ”如用于治疗伏邪伤阴,邪留阴分的青蒿鳖甲汤;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的清骨散;邪伏少阳、肝经湿热的蒿芩清胆汤等方剂,就是以青蒿为主药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的常用方剂。
   
  现代医学认为,在发热性疾病中,除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外,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等也占一大部分。发热是这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一般热势不高,但反复发作。临床除对症及使用激素治疗外,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运用青蒿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取得了一定进展。
   
  2.1癌性发热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其多因久病耗伤气阴,以致气阴两虚,使机体阴阳失调而致的虚热。临床治疗多以养阴清热为大法。以青蒿为主药的青蒿鳖甲汤具养阴清热之功效,方中青蒿养阴清热透络可引邪外出。边荣华运用此方辨证治疗癌性发热19例,总有效率达75%,且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 [4] 。Woerdenbag H.J等实验证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5] 。杨小平等用青蒿酯钠进行体内抗肿瘤实验亦证明其对人HeLa人宫颈癌细胞和人SUNE-1、CNE-1均有体外杀伤作用 [6] 。陈征途等用青蒿素介导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结果可使HepG2细胞破坏率达51.67%,细胞凋亡率为19.19% [7] 。Posner GH等新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C-10-carba trioxane dimmer3)对人肿瘤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不具有细胞毒作用 [8] 。学者们认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望成为简便、有效且经济的抗肿瘤药。
   
  2.2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发热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其辨证多以阴虚为主。庄国康等于上世纪80年代初报道了运用青蒿治疗盘形红斑狼疮 [9] 。由此,不少学者对青蒿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其有免疫抑制作用,有些则认为其可增强免疫功能 [10] 。高春芳等认为这可能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小剂量时有免疫增强作用,大剂量时有免疫抑制作用,实验证明,青蒿琥酯作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小鼠,其可明显抑制疾病发展 [11] 。余其斌 [12] 、钟嘉熙 [13] 分别用青蒿琥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取得一定疗效。
   
  2.3 抗内毒素 内毒素是引起人体发热的主要致热原,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入侵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引起。《重庆堂随笔》云“青蒿,专解湿热,而气芳香,故为湿温病要药。”青蒿作为治疗各种温热性疾病的传统药物能否用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来解释,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谭余庆 [14] 、刘云海 [15] 等通过相关动物实验表明,青蒿能降低内毒素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同时对肝、肺组织形态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王巨存 [16] 等的实验表明青蒿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NO浓度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于防治由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多脏器衰竭具有一定意义。
   
  2.4 治疗血吸虫病 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青蒿素具有抗血吸虫作用 [17] 。此后,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青蒿素及其各种衍生物都具有抗血吸虫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杀灭宿主体内的童虫而起作用。较之吡喹酮,青蒿素类药具有可靠、稳定、方便及副作用少等特点 [18] 。近几年在各地抗洪区的实验也证实了青蒿素类药的抗血吸虫作用。如胡水银等 [19] 用青蒿琥酯预防性治疗接触疫水的人群感染血吸虫的效果,共17031人,用药后全组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认为其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具有高效、安全及方便等优点。张绍基等 [20] 分别在江西、安徽和湖北血吸虫病流行区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结果显示,青蒿琥酯的副作用轻且治疗效果显著。

  3 治疗皮肤病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青蒿“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蚤”。唐《食疗本草》称“青蒿......烧灰淋汁,各石灰煎,治恶疮瘢靥。”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 [21] 。徐红伟等 [22] 在临床用青蒿治疗手足癣,疗效满意,认为其对多种致病菌有良好的杀灭抑制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江海燕 [23] 、陈华 [24] 用青蒿素及其提取物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皮炎及光敏性皮肤病等,亦收到满意疗效。
    
  4 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中药青蒿作为传统清热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医家用其治疗包括疟疾在内的各种发热性疾病。我国医学科学家在前人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基础上进行研究,发明了青蒿素,用于治疗各型疟疾尤其是脑型疟及重症疟疾,并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同时对青蒿素的抗肿瘤、抗红斑狼疮、抗内毒素、治疗其它寄生虫病等与发热相关的疾病和病理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其治疗这些疾病的具体机制又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尚有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创伤、实验性矽肺、促毛发生长及抗心律失常等许多方面的报道。2003年在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青蒿作为中药治疗“非典”处方的常用药,在提高“非典”的疗效和降低病死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青蒿素的这些现代研究与应用都可以从青蒿的传统应用的历史记载和临床经验中找到根据,进一步发掘和研究青蒿的古今传统应用,对于拓宽青蒿及青蒿素研究的思路有重要意义,如对青蒿其它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扩大青蒿素的治疗应用研究范围等均有重要启迪。 

  参考文献
    
 1 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32-634.

    2 屠呦呦.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中药通讯,1987,12(1):2-5.

 3 郭建华.重用青蒿治疗顽固性发热.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2):577-577.

    4 边荣华.青蒿鳖甲汤治疗癌症发热的临床观察.天津中医,1997,14(5):210-211.

    5 Woerdenbag HJ,Moskal TA,Pras N,et al.Cytotoxicity of artemisinin-related endoperoxides to Ehrlich ascites tumor cells.J Nat Prod,1993,56(6):849-853.

    6 杨小平,潘启超,梁永钜,等.青蒿酯钠的抗肿瘤作用.癌症,1997,16(3):186-187.

    7 陈征途,黄真炎,吴玲霓,等.青蒿素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5):23-25.

    8 Posner GH,Paik TH,Sur S,et al.Orally active,antimalarial,anti-cancer,artemisinin-derived trioxane dimmers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ef-ficacy.J Med Chem,2003,46(6):1060-1065.

    9 庄国康,邹铭西,许铣,等.青蒿治疗盘形红斑狼疮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2,62(6):365-366.

    10 周平,高玉祥.青蒿琥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蚌埠医学院学报,1996,21(1):5-7.

    11 高春芳,高玉祥.青蒿琥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小鼠模型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1):17-19.

    12 余其斌,金慧玲.青蒿琥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1996,21(3):173-174.

    13 钟嘉熙,刘亚敏,刘红姣,等.青蒿琥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观察.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6):336-336.

    14 谭余庆,赵一,林启云,等.青蒿提取物抗内毒素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66-171.

    15 刘云海,杜光.青蒿素等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医药导报,2001,20(8):525-526.

    16 王巨存,赵迪.青蒿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69-469.

    17 陈德基.青蒿素实验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0,60(7):422-425.

    18 沈光金.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血吸虫作用.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2):145-147.

    19 胡水银,刘骏,汪斌,等.青蒿琥酯对防汛人群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2):113-114.

    20 张绍基,林丹丹,刘跃民等.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试验.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11(2):68-72.

    21 陈明,张传世.黄花油抗致病性真菌的实验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88,21(2):75-76.

    22 徐红伟,周光.青蒿治疗手足癣.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62-62.

    23 江海燕,郑蓉,周明辉.青蒿油擦剂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重要验证:附68例临床观察报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2,15(2):23-25.

    24 陈华,高玉祥.青蒿琥酯治疗湿疹-皮炎及光敏性皮肤病临床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1991,16(4):251-252.    

  作者单位: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作者: 张晓艳 王新华 2005-7-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