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检验与临床

116例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对临床检测的116例血流变结果统计分析,观察血流变检测在各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采血后4h内在中勤世帝LG-R-80A全自动血流变仪上测定指标如下: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高切和低切相对指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临床检测的116例血流变结果统计分析,观察血流变检测在各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采集116例临床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其中高血压32例,糖尿病30例,高脂血症23例,中老年体检31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6.5岁。男性40例,女性76例。采血后4h内在中勤世帝LG-R-80A全自动血流变仪上测定指标如下: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高切和低切相对指数。 结果  116例检测结果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主要指标均高于同性别正常参考值,差异有显著性;同性别不同疾病间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在临床常见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及中老年人群中,患者的血液几乎都呈高粘状态,检测血流变,发现微循环的改变,虽然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小,但在协助分析病情、配合治疗、预防疾病及预后估计等方面仍然有其特殊意义。

    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与变形规律的学科称为血液流变学,其临床部分主要研究各种疾病时血液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随着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人们知道了血液流变学 [1] ,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开始关注其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了116例临床血流变检测结果,旨在研究其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A锥板式全自动血液流变仪。

    1.1.2 试剂 中勤世帝公司提供质控液、清洗液。

    1.1.3 样本 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16例。男40例,其中高血压10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12例,中老年体检8例;女76例,其中高血压22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11例,中老年体检23例(各种疾病由临床医生诊断)。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l,肝素钠抗凝,4h内测定。

    1.2 方法

    1.2.1 使用中勤世帝公司LG-R-80A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116例抗凝标本进行测定,测定标本之前先做质控,以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2.2 统计分析 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在CS2000软件上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男性各疾病组的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中老年体检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指标与正常参考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 男性各个疾病组结果统计)(略)注:与正常参考值比较, * P<0.05

    2.2 女性患者各个疾病组和中老年体检组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指标与正常参考值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女性各个疾病组比较结果统计(略)注:与正常参考值比较, * P<0.05

    2.3 同性别中各个疾病组间各个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3。

    表3 同性别各个疾病组比较结果(略)

    3 讨论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与变形规律的学科,其临床部分主要研究各种疾病时血液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有形成分,对血液流动特性的影响最大,因此,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研究就成为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红细胞变形性产生,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红细胞聚集决定的,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增多时,特别是其活性增强时,能直接提高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表示红细胞聚集程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全血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意义与全血低切粘度相同。本实验中,男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全血高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高于同性别正常参考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都存在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高,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在高血压患者,因为红细胞内ATP减少,且Na离子浓度明显升高,细胞内粘度增加,导致红细胞膜稳定性降低,变形性降低,聚集性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能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可使血液粘度增高、流速变低,血液流动性差,外周阻力相应增高,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血压进一步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之一 [2] 。而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可使微循环灌注减少,也是导致心脑血管合并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据此推测,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疏通微循环,应能降低血压,提示可以用一些药物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使葡萄糖渗透到红细胞内,改变红细胞内的液态流动性,导致内粘度升高,还可引起胞内山梨醇蓄积,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从而使血液呈高粘状态。而且在糖尿病患者中,微血管病变是其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血流变指标异常和微血管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3] ,一般认为除了组织器官的血管变化因素外,血液流变性异常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红细胞变形性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更为密切,而红细胞变形性是一个可以治疗的因素,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加用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药物,对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有积极意义。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成分异常,而红细胞膜脂质很大程度上受血浆脂质成分影响,当血浆中游离胆固醇增高时,可以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形成而进入红细胞膜,使膜的流动性降低,从而降低红细胞的变形性,使血液粘度升高,流动缓慢,红细胞易于聚集;同时高脂血症患者也存在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使血浆粘度升高,本实验证实了这点。通过药物调节血脂水平,血流变各项指标较用药前有不同程度下降 [4] 。可见在上述病理状态下,均存在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高,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从而改变了血液的宏观性质,粘度增加,血液流动性减弱。进而使微循环血液量灌注不足,导致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而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与文献报道相符合。可以选用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改善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情况,从而减轻或避免各种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但是在本实验中,各个疾病组之间全血高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由此证明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不能确定所患疾病或病灶的具体部位,无诊断的特异性,我们必须看到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局限性,目前尚不能找到某种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临床某种疾病的特定关系。但是红细胞变形性的恶化,血液粘度的增高,仍然可以提示我们在体内存在诱发病灶,促使我们进一步检查确定,在这个方面,血液流变学检查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本实验中老年体检男性组中,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女性组中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随着年龄增大,男性和女性人群普遍存在血液粘度升高的现象,可见中老年人群存在逐步的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改变,使血液粘度逐渐增高,而且笔者认为不排除进一步检查能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的可能。中老年的许多疾病如中风冠心病、心梗等都与血液粘度增高密切相关,因此中老年人群应定期检查血流变,如发现指标异常,血液粘度升高,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达到预防疾病或者减轻并发症,缩短病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金麟,殷宗建,丛玉隆.全血粘度测量的质量控制.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300-301.

    2 程文立,苏江,钱自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红细胞变形性.血液流变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主办,1998,10:15-16.

    3 张永杰,邱晓堂,吴中虎,等.糖尿病中医证候与血流变、血脂及微量蛋白尿相关性研究,中医学学刊,2004,22(11):2048-2049.4 陈运琴.脂必妥对高脂血症和血流变异常的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304-2305.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作者: 沈漪萍 江泽友 2005-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