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浅谈藏药学基础理论概念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2300多年历史,在西藏这块神奇而广阔的雪域大地上,勤劳勇敢的藏民族凭着自己世代积累的医药经验,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并吸取邻近地区的医疗精华,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藏医药学。经历了千百年临床实践证明,以及历代藏医大师潜心钻研和经验......

点击显示 收起

    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2300多年历史,在西藏这块神奇而广阔的雪域大地上,勤劳勇敢的藏民族凭着自己世代积累的医药经验,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并吸取邻近地区的医疗精华,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藏医药学。经历了千百年临床实践证明,以及历代藏医大师潜心钻研和经验总结,形成了疗效确切、独立完整的藏医药学体系。其中藏药学是藏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疾病是消化不良,最原始的药是开水,最初的医疗者是拉苍巴”这说明了藏医学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从药学实践中开始的,虽然在以后的整个医学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的侧重点,但是医学和药学的理论及实践方法是同一个根源。关于藏药学的基础理论概述如下。

  (1)藏药的六味及其来源:在藏药学《四部医典》[1,2]中记载,(世界万事万物均来源于“五行”,即:水、土、火、气、空。其中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为药物生长之汁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源,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药物生长发育之空间)。五源缺一,特别是缺了空,药物即无生机。药味与五源有着密切关系,药物的生长情况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生长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也就是各自依赖五源的成分强弱不同产生了药味。见表1,2。表1  藏药五源成分与药味(略)表2  藏药物按照六味分为情况[略]
  
    所有药物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具有不同的精华或日月之威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功效。比如:雪山、高山等阴凉之地的药物,具有月亮之力,甚寒凉,所生长的药物具有寒的效能;山坡之阳和温暖地方的药物,具有太阳之力,非常温暖,生长的药物具有热的效能,从而使药物的性最终归寒、热两大类。同样疾病也归为寒性与热性两大类。热性的药物可医治寒性疾病,寒性的药物可医治热性疾病。

  (2)药物的“八性”[3,5]区别见表3,4,原料含量比例总数见表5~12。表3  药物的性能比例(略)表4  药物的八性(略)表5  例如药性“重”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表6  例如药性“润”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表7  例如药性“寒”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表8  例如药性“钝”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表9  例如药性“轻”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表10  例如药性“粗”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表11  例如药性“热”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   表12  例如药性“锐”的性能比例分析表(略)

  《晶珠本草》药物还有生地性(气味性、对治性、同类性、色形性、缘生性、祈愿性之分,八性的功效各不相同[6])。

  (3)药物的十七种效能,治二十种疾病特性:藏药对疾病具有十七种功效,能治二十种特性的疾病。十七种效能是藏医药组方的理论基础,每种药物都有其固有的性、味、效,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单味药甚少,而味、性、效是指单味药而言。在复方组方时,藏医特别考究君、臣、佐、使用权的配伍。君药是方中主药,臣药是方中主之臂,这两味在方中占主导。佐、使则是根据主导药的味、性、效配伍,这是组方时注意的要点。其二是组方时要对疾病诊断确切,明辨疾病的性质和导致疾病的病因。弄清病的属性和药性之关系,才能对组方有益,反之,不但不能治愈疾病,而且会贻误病情甚至恶化,因此用药时必须根据病的属性决定其药的味、性、效来组方。味是主导,性、效是对治关系。病有其性,药也有其性,同性治之(即寒性病用寒性药物)必遭其祸,对性治之(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必得其愈。因此,热性疾病用寒性药治之,这是藏医药理论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藏医辨证施治用药的理论基础。

    药物的十七种效能,医治二十种疾病特性[7]见表13。表13  药物的十七种效能及医治二十种疾病特性(略)
      
  总之,药物的味、性、效与五源有着密切关系,十七效亦源于甜、酸等六味,而六味源于水、土等五大本源,从而产生重、润、轻等十七种效能。

  【参考文献】

  1  玉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第2精装藏版.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62-63.

  2  玉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3.

  3  宿喀·洛追杰波.四部医典注疏(上),第2藏精版.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502.

  4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第2精装汉版.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8.

  5  金巴才旺.四部医典详解.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313.

  6  帝玛·旦增平措.晶珠本草.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3.

  7  尼玛次仁.藏医数词词典.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487.

  (备注:以上各种参考书的内容没有直接引用,只参考而言)。

  作者单位: 850000 西藏拉萨,西藏医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班

  (编辑:若木)

作者: 桑旦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